近日,我們來到天臺山腳下,約到百忙之中的老俞,聽他講起了傳奇的經歷。
俞玉林,1965年10月出生于浙江臺州黃巖院橋,15歲身帶3分錢,步行93天到山西某煤礦挖煤兩年。17歲逃離煤礦,步行5個月到新疆,在新疆某農場打工種田。1983年俞玉林接過農場,短短6年時間,種糧規模迅速擴展到山西及東北三省,造林種田,種糧面積達到76萬畝,成為全國第一種糧大戶。
致富后思鄉之情日漸濃厚。50歲那年,他回歸家鄉。在家鄉的山水間開啟了傳奇人生下半場——在鄉村振興的浪尖造夢。
2015年,回到家鄉黃巖。經過考察,他看中了黃巖寧溪鎮的烏巖頭村。將烏巖頭已經破落的古村,坍塌的古民居如舊復舊。并投資辦民宿、民俗博物館、土菜館……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落地樣板,烏巖頭從此成為人們競相打卡的網紅地。
烏巖頭開發成功,名聲大振,附近區縣領導慕名邀請老俞去黃巖山投資開發。經過實地考察,投資一個多億,租下黃巖山及沿線10多公里的溪流山地,開始景區開發。2017年1月,黃巖山景區正式對外開放。景區雖然沒有天臺、黃巖、仙居大景區的優勢,但是老俞發掘的神話以及與神話相關的景區布局和設計,依然吸引了大批來自江浙滬、杭寧溫及臺州本地的游客,高峰時日接待游客上萬人,一度成為熱門景區。
2019年路橋區新橋鎮領導登門引資,簽訂游學項目開發協議,投資2億多元開發中華史博園,其中投資6000多萬,邀請畫家蘆賓及陳真等幾十名畫師,用時3個多月繪就的5000米中華復興之路,還有他自己設計建成的圓樓大舞臺等游學項目,成為曠世杰作。
同時,對擁有250多年歷史的單體古建筑群五鳳樓進行保護修繕,追加資金進一步完善設施,建立不起眼收藏館,將其11萬件藏品中的部分藏品展陳在五鳳樓,使之成為目前浙江省最大的民間個人收藏館。
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天臺山旅游,被天臺山的綠水青山、人杰地貌、千年和合文化所吸引,又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天臺扎根。
聯系到鄉鎮廢棄小學宿舍樓,打造新天臺山民俗博物館。博物館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藏品已經擺放有一萬多件,從傳統農耕、戲劇到生活百態器物。今年是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其中博物館還收藏了大量的、珍貴的紅色歷史照片、信件、印章等,打算配合政府籌建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經過深入交流,越發佩服眼前這個中國最牛農民。你說他是農民吧,新疆的萬畝麥田被他種成了"黃金海",九華山的黃精田能長出“神仙草”;你說他是書法家吧,提筆寫幅字,村里大爺能裱起來當"鎮宅之寶";你說他沒文化吧,精通道家文化。更絕的是,他還揣著個"收藏癖",全國各地的老物件碰到什么他就收藏什么,目前他收藏的藏品多達11萬余件。
2005年成立了“紅心社”,紅心社愛心團隊目前人員有200多名。
我問老俞你怎么這么牛,他憨笑著說:"啥牛不牛的,就是閑不住,想多折騰點事兒。"如果有時間,三天都講不完。可不是嘛,像老俞這樣的農民,中國估計難找第二個。畢竟,能把種地種成故事,把生活過成詩的,除了他,還有誰呢?(余賢宋、奚華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