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8月24日,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將我國“新發展階段”定向為: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
文化和旅游業如何看待新挑戰、把握新機遇?綠維文旅董事長林峰博士針對“十四五”文旅規劃提出了六大重點:
1.文化和旅游業是百年大變局的突破因素
我國旅游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如今,旅游行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綠維文旅認為,文化和旅游業在對內拉動消費,對外緩解貿易摩擦、增進文化交流,對國內發展和國際合作等方面,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文化和旅游業是百年大變局的突破因素。在新時期,文化和旅游業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戰略體系,清楚地研判旅游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明晰旅游發展的未來路徑,需要深度的思考和審慎的判斷。
2.經濟內循環重在供給側升級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綠維文旅認為,文旅內循環的關鍵,不僅在于國內旅游消費的擴大、也在于實現出境旅游產品的替代,做到這些,不但要提升入境旅游、發展免稅品業務,更在于供給側升級,通過提供高質量旅游產品,滿足更高水平的人民生活幸福需要!
3.刺激消費是未來發展主旋律
經濟內循環最主要的一點是絕大部分消費都在國內完成,這意味著刺激消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文旅業是幸福產業,也是提振消費的主力軍地位。上半年,通過發放各類消費券、文旅融合發展夜經濟、助力搞活小店經濟,多措并舉擴大消費,居民消費回升明顯。
綠維文旅認為,各地在疫后旅游振興規劃方面,要注重擴大旅游投資、促進旅游消費,尤其是新消費模式。要激發文旅產業的市場主體活力,重點關注示范區建設、產品供給、產業融合等方面。
4.把握后疫情時代“自主旅游”特征
疫情期間,宅經濟爆發,云生活普及,非接觸式消費崛起,健康保健支出增加,這都重塑了消費者新消費習慣,催生線上消費習慣、自助生活習慣、非接觸式消費、健康養生消費。人們也更加注重云服務、健康服務、自助服務、非接觸式服務四大服務體系的建立。消費趨勢的改變,要求供給側產品進行調整。
疫情后,更顯“自主旅游”時代特征,在移動互聯和智能科技支持下,游客完全自主選擇旅游時間、出游伙伴、出游方式、旅游線路、旅游內容及支付方式等內容,以碎片化、圈子化、預定化、定制化、細分化、移動化、可調化、深度化為消費特征的新型旅游方式。
綠維文旅認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游業需要生存法則,應圍繞“活動聚氣、網紅導流、爆款導入、研學增量、智慧賦能、自助增收、夜間突破、康養加持”八方面,形成創新突破。
5.新基建為文旅注入新動能
今年首提“兩新一重”,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不但是未來一段時間的政策重心,也是投資重點.
其中,“新基建”作為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是抗疫情、穩增長的有力手段。積極探索文旅與新基建的融合點,通過文旅新基建實現疫后文旅行業的重振至關重要。綠維文旅認為,新基建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5G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與文旅融合將重塑旅游產業,形成很多突破發展的領域。
6.高質量發展是要求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也是未來一個時期旅游業發展的主題、主旋律,是貫穿整個旅游行業的總要求。
“十四五”文旅規劃應以此為目標,在旅游公共服務方面,堅持補短板強基建;在旅游產業方面,促進新型業態發展;在旅游市場方面,堅持抓執法監管和服務引導;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做到優勢互補,協同并進。通過制定未來五年文旅產業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實現路徑、謀劃設計、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等,為實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勾畫藍圖。
綠維文旅于2019年全面啟動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成立了“十四五”文旅規劃課題組,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服務模式,成功中標多個項目,可助力各地《“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