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不斷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情況下,中國接連交出一份份亮眼的經濟“成績單”。彭博社稱,中國有望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近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份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0。2%,增速在年內首次由負轉正;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6。5%,其中出口連續4個月同比正增長;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升至4個月高點……一連串提氣的數據,引發全球媒體高度關注。
“全球復蘇最快的國家”
“中國是全球經濟復蘇最快的國家,中國公布的7月份經濟數據成為強有力的證明。”彭博社的報道指出,中國有效遏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平穩度過了全球范圍內的需求崩潰期,且成功保持了市場活躍度。7月份,中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速與6月份持平。隨著工廠和銷售行業的重新開放,中國7月出口猛增10。4%。
路透社關注到,宏觀經濟先行指標——中國官方制造業PMI7月升至51。1,創下4個月來新高。報道指出,生產普遍回升和需求逐步回暖,帶動中國7月官方制造業PMI超預期升至4個月高點,進一步鞏固了經濟溫和回升態勢。同時,需求增長的穩定性有待繼續加強,未來拓內需將是戰略基點。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7月份,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相關數據引發英國《泰晤士報》網站關注。該報道指出,中國7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表明隨著經濟重啟,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正在復蘇,中國的經濟活動正接近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的水平。
7月,隨著工業生產回升和市場需求回暖,加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反彈影響,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上漲12%,煤炭開采和汽車制造業價格均由降轉升。對此,英國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資深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分析稱,未來幾個月,財政刺激進一步加強將繼續支撐基礎設施開支,助推經濟活動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進一步復蘇。
“中國在夏日的陽光下蘇醒。”8月17日,西班牙《世界報》以此為題刊發報道稱,中國是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首個經濟數據明顯復蘇的大型經濟體。
“振興經濟舉措持續發力”
“中國經濟表現出快速、有效克服危機的能力,秘訣是什么?”俄媒近日的一篇報道提出了這個問題。一段時間以來,境外媒體及學者紛紛撰文解讀,在疫情沖擊、外需萎縮的大環境下,中國出臺多項宏觀調控政策和支持政策,如何為經濟復蘇注入“強動能”。
“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將為中國下半年乃至更長遠的經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總裁本間哲朗認為,中國快速有效地控制住疫情,擴大消費、促進就業、發展新基建等一系列振興經濟舉措持續發力,是經濟復蘇的關鍵。
在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看來,中國經濟取得這樣的成果絕非偶然,這是有效措施與系統優勢相結合的結果。由于中國經濟的可控性以及政府為制止危機和刺激增長采取的正確措施,中國能夠從容應對風險并實現既定目標。
彭博社指出,中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作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時結合外國的技術和資金加以輔助,這與投資主導的經濟政策戰略相吻合。2020年3。75萬億元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正在加緊發行,用以支持補短板、惠民生、促消費、擴內需。該報道援引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胡東安的觀點指出,中國的財政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就業和中小規模企業方面,同時投資正發揮著更大的作用。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中國經濟在相對較早階段就能夠加快復蘇步伐,同時站穩腳跟。
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教授扎米爾·艾哈邁德·阿萬認為,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14億人口正是其巨大優勢之一,中國民眾的購買力強勁恢復。中國原材料豐富,還擁有大量技能嫻熟的工人,這是中國工業的真正實力所在。
“對中國市場有長期信心”
當前中國主要經濟指標恢復性增長,市場預期總體向好,眾多外資企業吃下“定心丸”。據中國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數據,今年1—7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535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5%(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較1—6月回升了1。8個百分點,吸收外資增幅實現了由“負”轉“正”。1—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日前發布的2020年度會員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未來5年的商業前景感到樂觀。基于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87%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不打算將生產線搬離中國。美媒評論稱,中國消費和經濟復蘇幫助一些美國公司抵消了其在美國國內銷售嚴重下滑的損失,中國市場成為美國公司的“避難所”
不少外媒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加快復蘇,中國與世界的互動性將進一步加強。中國將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積極貢獻,推動世界經濟盡快走出疫情陰霾。
“從各方面看,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發表俄《勞動報》觀察家米哈伊爾·莫羅佐夫的評論文章指出,中國提高商品通關效率,積極擴大進口,還支持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和保稅區建設,彰顯了中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
據意大利《24小時太陽報》網站報道,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近日發布的年度外貿狀況報告顯示,2021年世界貿易復蘇將主要由亞洲新興市場引領,中國在其中首屈一指。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全球策略信息》雜志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日前表示,創造力是推動當下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中國注重高質量發展,實質上是關注未來創造財富的源泉,不僅其自身將從中獲益,而且必將惠及世界其他國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