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樹根互聯攜手國際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發布工業互聯網行業白皮書《如何利用數字孿生幫助企業創造價值》(以下簡稱《白皮書》)。
在全球經貿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中國企業積極尋求轉型有效路徑的背景下,報告聚焦近年業界關注度很高的數字孿生,對這一前沿技術的商業價值進行解讀,并結合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樹根互聯在數字孿生方面的實踐成果,指出不同企業應用數字孿生的差異化路徑,為更多中國企業切實應用這一前沿技術提供了一份詳實的“指南”。
《白皮書》預測,數字孿生將會是未來企業實現轉型與創造價值的重要驅動力。到2021年,半數的大型工業企業將使用數字孿生,從而使這些企業的效率提高10%。到2024年,超過25%的全新數字孿生將作為新loT原生業務應用的綁定功能被采用。
毫無疑問,數字孿生將是未來企業實現轉型與創造價值的重要驅動力。
部署差異化路徑,多元應用場景落地
數字孿生是物理實體的數字化鏡像,通過將物體/系統/流程的信息,利用數字技術映射在數字化系統中,對產品、制造過程乃至整個工廠進行實時數據的動態仿真,讓企業實時了解資產的狀態,響應變化,改善業務運營和增加價值。
數字孿生首次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在2011年提出,2015年左右引入中國。隨著新基建推進,數字孿生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重要技術,也備受關注。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多次提及數字孿生技術,引導各方積極提出數字孿生相關解決方案,引發關注。
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的平臺層(PaaS),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十分多元,可在智能研發、智能生產、智能管理、智能服務以及產業鏈協同場景,實現趨勢感知并協助企業決策。不同類型的企業,應用數字孿生的路徑有所差異。大型企業往往架構龐大,有多種IT和OT子系統。這類型企業可通過獨立部署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整合和計算各級指標對應的數字孿生,并以微服務的形式和各業務系統集成和交換數據,從而大幅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降低成本和風險。小型企業則往往運營效率不高、資金不足,對此,《白皮書》建議可借助公有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較小成本快速實現企業能力的提升。
樹根互聯數字孿生已商用落地,成果斐然
樹根互聯作為首家入選Gartner 的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也是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提供從設備物聯、到數據分析、再到工業應用的一站式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目前已為45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提供服務。依托長達12年的技術積累和超20億元的累計投入,樹根互聯已在眾多工業互聯網落地案例中應用了“數字孿生”。以機械制造行業龍頭的三一集團為例。2008年,三一集團面臨著與國際巨頭的競爭。通過數字孿生技術,三一集團實現“產品+服務”的組合拳戰略。攜手樹根互聯,三一集團在智能服務,智能研發,智能工廠,金融創新等場景均實現顯著的工業變革。
其中,在售后服務部分,基于IoT的數字孿生智能服務,對響應的提高有33%的正面影響;基于故障建模與設備運行的IoT數據建模,對提高備件預測準確率有55%直接效益影響。最終,工程師響應時間從原來300分鐘縮短到15分鐘,主要服務區域2小時到現場,24小時維修好,同時渠道備件庫存從降低3億元。
領航新基建時代 數字孿生助力制造業把握未來機遇
新基建風口下,數字孿生與5G、區塊鏈、邊緣計算等前沿科技的結合,將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數字孿生將是5G的重要場景應用;而區塊鏈技術,可讓物聯網設備從物理世界收集數據、形成決策后下發到物理實體,構成數據決策閉環,并以區塊鏈保護,保證數字孿生程序的數據不變性。
樹根互聯作為國內最早發布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企業,已構建國際領先的“ABIoT”工業互聯網平臺, A即人工智能AI,B是區塊鏈(Blockchain),IoT即物聯網能力。在此基礎上,樹根互聯已成立數字孿生實驗室,提供靈活的建模能力,可真正支持萬物皆可數字化。
隨著數字孿生技術的普及、與商業應用的落地,毫無疑問,數字孿生將會是未來企業的發展趨勢,賦能企業創新發展新價值,對內提質增效與協助決策,對外為企業掌握全球趨勢,數字孿生將為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提供詳實指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