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廣東省召開全省中醫藥大會。省委書記李希出席會議并講話,省長馬興瑞主持會議,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出席會議。
省有關領導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學者代表,省建設中醫藥強省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專家代表,部屬、省屬有關高校、醫院和有關衛生健康機構專家代表,中醫藥科技、教育、產業、學術、文化等領域專家代表出席會議,共商廣東中醫藥發展的未來。
會上,基層中醫連鎖領軍者固生堂中醫作為唯一社會資本辦醫代表出席會議。會后,企業創始人兼董事長涂志亮與媒體記者分享參會心得與體會。
支持中醫醫院組建醫聯體,把中醫藥作為社會辦醫優先領域
會上,李希重點指出建設中醫藥服務網,要抓重點、帶全面,拓展基層服務陣地,支持中醫院牽頭組建的醫聯體。
針對這一方面的工作,涂志亮分享了深耕中醫連鎖醫館十年的心得:固生堂一直重點經營醫聯體和專科聯盟的模式。
在過去幾年里,固生堂一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與三甲公立中醫院、中醫藥院校建立官方合作,依托中醫藥大學現有臨床和師資力量聯辦國醫館,將中醫藥大學臨床的頂端教授資源引入基層社區,滿足廣大群眾的中醫診療需求,讓老百姓能在家門口就獲得優質醫療服務。
截至目前,固生堂已與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多所三甲醫院展開專科合作,與廣州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院校開展聯辦國醫館的戰略合作。
重點推動社會化辦醫,連鎖化、規模化發展
會議上,李希還強調,要重點推動社會化辦醫,連鎖化、規模化發展,把中醫藥作為社會辦醫優先領域。
在這一問題上,固生堂也比較有發言權。作為持續聚焦基層醫療服務的連鎖機構,固生堂目前已覆蓋線下11個城市,形成一定的連鎖化、規模化效應。同時,依托著42家基層門診部和線上互聯網問診業務平臺優勢,以及全國稀缺的名中醫醫師資源,通過診療大數據分析、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為中醫藥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固生堂還堅持把傳統中醫、基層門診與“互聯網+”模式相結合,從單一治病模式轉向O2O一體化的“防——治——養”規模化,發展打造值得信賴、口口相傳、面向未來的中醫品牌。
大力發展“互聯網+”中醫藥新型模式
針對李希重點強調要推動中醫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工作,涂志亮表示,中醫藥創現代運用之新,離不開國家大力發展的“互聯網+中醫”新型服務模式,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為中醫藥產業發展賦能。
疫情期間,為順應形勢、滿足用戶迫切的醫療需求,固生堂與同為抗疫重點企業的騰訊強強聯手、加班加點,通過企業微信實現視頻在線問診服務。
患者可以依靠個人微信原生視頻功能實現與固生堂中醫專家的視頻復診,不僅極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就醫,也一步到位地打破市面上主流在線診療平臺局限的圖文、音頻問診模式,進一步提高醫生遠程問診的效率、準確性以及安全性。
在與騰訊達成深入合作的同時,固生堂還積極與阿里、百度、京東等知名互聯網企業達成合作,今年線上營收有望破2億。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全新的醫療業務形態,“互聯網+中醫”不僅關乎醫患雙方,對互聯網企業和社會來說,也頗具價值。
固生堂豐富的醫療資源,可以極大補充互聯網平臺企業在專業醫療服務的短板,幫助互聯網頭部企業進一步穩固和增加用戶粘性。同時,互聯網也可以放大基層醫療機構的能量,減輕三甲醫院的壓力,使醫療資源在地域、城鄉分布上,更公平、更高效,可謂一舉多得。
強化政策支持保障,牽牢價格和醫保政策
大會透露出來的另一個信息,也讓涂志亮倍感興奮,那就是“增加中醫服務價格項目,提高中醫報銷比例和覆蓋范圍,降低一級執行中醫院醫保起付標準”。
眼下,固生堂絕大部分門店已都具有醫保定點資質,部分醫館甚至具有省市公費醫療資質。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三甲醫院名中醫,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比三甲醫院報銷得多,更省錢,患者自然愿意來。
涂志亮透露,本次大會明確提出要優化醫保支付體系,將更多適宜的中醫藥服務、診療、藥品等納入到醫保三個目錄當中,同時提升中醫藥治療的報銷比例,降低中醫機構的住院起付標準,用價格、支付杠桿來驅動市民更多地使用中醫藥。這意味著廣東在“中西醫,同病同支付”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對整個廣東的中醫藥事業的刺激非常實在。
在專訪最后,涂志亮也表達出對省委省政府重視中醫藥行業、產業發展的表示感謝,會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將固生堂打造成值得信賴、面向未來的中醫品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