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全國智慧通信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推進大會在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來自全國80余所高校、企業的150余位領導、嘉賓參會,共同探討智慧通信領域產教協同育人機制與技術創新方向,推動校企資源對接與人才聯合培養,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和實踐支撐。
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劉柏樺首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向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劉柏樺。
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智慧通信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章程》、理事會名單及秘書處名單、工作組名單。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郵電大學、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獲選聯席理事長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職教橋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獲選常務副理事長單位。會議同時選舉產生15家副理事長單位、22家常務理事單位、19家理事單位。
在與會各方代表的共同見證下,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工作辦公室秘書長、人才研究處副處長李利利,四川電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符美輝,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存續事務管理部副經理、中國通信服務職業教育聯盟執行理事長沈駿,重慶郵電大學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現副校級干部陶于祥,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毅,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劉柏樺,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馮遠洪共同按下啟動按鈕,標志著全國智慧通信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正式成立。
會議同步舉行共同體聯席理事長單位、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副理事長單位授牌儀式,旨在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定位,強化組織協同效能。
會上,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郵電大學、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三方作為共同體牽頭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各成員單位簽署6項合作協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工作辦公室秘書長、人才研究處副處長李利利,四川電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符美輝,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存續事務管理部副經理、中國通信服務職業教育聯盟執行理事長沈駿,重慶郵電大學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現副校級干部陶于祥分別致辭,表達了對共同體成立的祝賀與期待。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工作辦公室秘書長、人才研究處副處長李利利。
四川電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符美輝。
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存續事務管理部副經理、中國通信服務職業教育聯盟執行理事長沈駿。
重慶郵電大學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現任副校級干部陶于祥。
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毅在講話中提到,此次攜手合作院校牽頭打造行業共同體,旨在構建一個開放、務實、可持續的協作平臺,通過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解決通信行業現實問題。他強調,訊方技術作為一家多元化產教融合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服務超800所高校客戶和超1000家企事業客戶。公司憑借完善的業務支撐體系與規模化客戶基礎,將全力推進共同體建設,為中國通信產業升級和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貢獻更大價值。
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毅。
在大會主題報告單元,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AI技術總監賈曉博帶來《中國電信大模型研發與產教融合實踐》分享,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架構師張軍進行《F5G全光網,助力智慧職教高質量發展》主題演講,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梁宏斌以《5G車聯網的關鍵技術及應用前景》為題進行分享,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岳楊從《產教融合助力智慧時代通信人才培養》的角度切入進行闡述,為與會者提供AI大模型、F5G全光網、5G車聯網技術及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前沿洞察與實踐路徑。
會后,與會領導及嘉賓赴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實踐育人基地,依次考察通信電源實訓基地、智慧家居基地、5G+云網融合基地、無人機實訓室及智算中心等教學實踐場所。參觀結束后,全體人員轉赴中國電信西部信息中心,重點觀摩運營商智慧通信應用展廳,詳細了解5G技術集成、AIoT平臺及行業創新應用場景。
全國智慧通信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是由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郵電大學、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織,聯合智慧通信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高校院所等成員單位共同籌建。在產業結構加速轉型升級以及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大背景下,共同體的成立,對于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與有機銜接,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為深化產教融合、賦能智慧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本次推進大會的成功召開,標志著共同體的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共同體將凝聚各方力量,聚焦通信技術研發創新、產業人才聯合培養、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等層面開展工作,促進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的動態匹配,助力智慧通信產業升級,為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