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4月17日電 聚焦“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應對之策——中美競合之道與再全球化大趨勢”主題,中宏論壇第六十場在線研討會于17日下午圓滿召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原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晉斌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王晉斌發言:
美國政府從今年4月初單方面出臺了大范圍的“對等關稅”激進政策。從歷史上看,大規模的關稅都會嚴重破壞世界經濟秩序,引發混亂,帶來全球經濟的下行,關稅戰沒有贏家。
美國為什么選擇“對等關稅”?美國的目的是減少對外貿易赤字以及推動制造業回流。從開放條件下的會計恒等式:儲蓄減投資等于經常賬戶余額(S-I=CA)來看,美國對外大規模貿易赤字(CA為負值),是美國國內儲蓄長期低于投資的結果。(1)低儲蓄率。美國一直是低儲蓄率的國家,尤其是上個世紀90年代經濟自由化開始后,私人儲蓄率顯著下降。1959-1990年美國私人年均儲蓄率11.0%;1991-2019年只有5.8%。疫情期間大規模的財政刺激(2020-2021年三次大規模向居民發放現金)導致2020-2021年的儲蓄率跳升至15.1%和10.9%,但2022-2024年儲蓄率只有3.0%、4.7%和4.5%。美國政府一直處于財政赤字狀態(負儲蓄)。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的數據顯示,1966-1983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占GDP比例一直在30%-40%,1990年上升至53.6%,到次貸危機爆發時的2008年也只有67.1%。次貸與疫情兩次大危機顯著提高美國的財政赤字率,2020年高達122.4%,2024年輕微下降至120.9%,財政赤字率居高難下。(2)投資在長期中保持穩定。1966年以來美國國內總投資(Gross domestic investment)占GDP的比例基本穩定在22%左右,年度標準差只有1.5%。
因此,儲蓄不足以涵蓋投資是導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的基本原因。
要想改變美國經常賬戶赤字有幾種方法:(1)提高儲蓄率。這幾乎不可能。美國居民沒有提高儲蓄率的習慣,政府赤字率居高不下。依據CBO的預測,2025-2035年美國政府赤字占GDP的比例達到5.8%。(2)減少投資。也不可能。這會導致美國經濟下行,影響就業,影響美國經濟的創新動力。(3)強行改變CA。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顛倒上述恒等式在經濟學意義上的因果關系,直接從等式右邊的經常賬戶余額(CA)入手,強行改變CA。其基本邏輯是:采用非價格競爭手段(關稅)提高美國進口品價格,降低國外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大范圍的關稅對美國來說,其目的是兩點:(1)試圖做到用關稅脅迫外國生產商在美國生產,按照特朗普的話來說,在美國生產就沒有關稅。或者,要便宜利用美國市場銷售產品,就需要在美國生產,推動制造業回流。(2)關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類似美元貶值的效果。美國現任政府認為,由于美元是國際貨幣,全球對美元的需求,推高了美元幣值,降低了美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這是導致美國貨物貿易赤字的重要原因,而關稅抬高了國外產品價格,類似于降低了美國產品的價格。
需要注意的是:從開放條件下的會計恒等式右側(CA)直接進行大幅度調節,其破壞性是巨大的。因為無視等式左側美國國內儲蓄與投資的關系,無視美國國內經濟結構的中長期再平衡調整,直接要求外部再平衡調整,強制性引發全球經濟再平衡調整。
對等關稅的破壞性將決定其損人不利己的性質。
(1)“對等關稅”再次重現了美國“以鄰為壑”的對外貿易政策,是特朗普“美國優先”的重要工具,意在“在岸”。從“友岸”和“近岸”走向“在岸”,如此大規模和大范圍的“關稅”沖擊,在某種程度上標志著基于成本-效率的經濟全球化分工體系和自由貿易體系再次按下了暫停鍵,嚴重破壞了基于規則的全球多邊經貿體制和秩序,對世界經濟正常運行造成負面沖擊。
(2)“對等關稅”試圖強行“校準”美國經濟的內外循環路徑,改變美國經濟現有的內外循環方式,再平衡美國實體經濟(制造業)和美元貨幣體系,涉及全球產供鏈和美元貨幣體系運行方式的改變,將給世界經濟運行帶來重大不確定性。
(3)對等關稅的稅率一旦出現禁止性稅率,比如稅率超過50%,甚至超過100%。目前美國對中國的對等關稅已經達到了145%,某些商品甚至達到245%,這可能意味著雙邊貿易關系瞬間可能出現“封凍”,如果不經過談判協商解決,中長期維持這種稅率,雙邊直接貿易會“脫鉤”。在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度較高的背景下,對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都會帶來巨大傷害:雙方的增長、就業和物價都會出現偏離合理目標的沖擊風險。
對于美國這種非理性的禁止性“對等關稅”,我們展示了理性清醒的態度,不再參與美方的關稅“數字游戲”。我們選擇了堅定做好自己,堅持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堅持為世界經濟注入確定性。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