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 王鏡榕 視頻報道 崔朝輝)1月17日,聚焦“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釋放‘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發展新動能”主題,中宏論壇第四十五場在線研討會召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秦嶺數字鄉村研究中心主任劉志剛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劉志剛發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水平;要面向農村這片廣闊沃土,統籌推進城鄉數據資源整合共享與利用,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由于我國農業發展基礎相對薄弱,數字農業建設正處在起步階段。數字化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分散、標準不統一、共享機制缺乏、應用能力薄弱。省市縣涉農數據“孤島”有待打破,數據互通互聯新格局尚未形成,無法有效滿足“三農”宏觀決策分析、微觀生產指導、農業市場分析等應用場景。我們需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緊緊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目標,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發展主線,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著力建設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強化關鍵技術裝備創新和重大工程設施建設,為提升農業農村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有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完善農業農村數據采集、應用、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物聯網、政務管理、監測分析、信息服務等多級平臺與社會各方數據的接入;整合各級農業農村系統和涉農行業的數據資源,開展農業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匯聚農業自然資源、集體資產監管、農業種質資源、農村宅基地、農戶和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等行業數據資源;推動貫通省、市、縣三級的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一張圖”和農業全產業鏈單品大數據建設,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形成如下產業類型的數字化應用。
大田種植數字化。針對小麥、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積極應用精確栽培管理技術,發展“精準農業”。推進環境實時監測、精確施肥、智能灌溉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加快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拓寬信息自動化、智能化采集渠道,開展作物空間分布、土壤墑情監測、作物苗情長勢、重大農業災害、產量預估等農情數據監測預警。
設施園藝數字化。圍繞蔬菜種植和特色果品的栽培管理,推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在設施園藝上的技術集成應用。建設設施園藝作物智能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水肥一體化的精準管理、環境的自動調控、病蟲害的智能監測和預警,加強設施園藝作物生產品種、環境、水肥藥等數據采集,提升設施園藝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程度。
畜牧業數字化。在規模畜禽養殖場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和智能化裝備,普及推廣自動飼喂、自動清糞、自動環控、視頻監控等設施,提高畜禽養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強化對養殖、屠宰、運輸、獸藥、飼料、無害化處理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應用信息采集監測,構建從養殖、運輸到屠宰等全鏈條大數據庫,推動精準化生產、高效化管理、便捷化服務,全面打造智慧畜牧產業鏈生態圈。
漁業漁政數字化。加強水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構建基于物聯網的水產養殖應用,推進水體環境監測、餌料精準投喂、病害監測預警、循環水智能控制、養殖網箱自動控制、無人機巡查等智能裝備的普及。著力提升漁業漁政數字化水平,建設智慧漁業管理信息系統,形成覆蓋水生生物養護、水域環境監測、漁業生產、漁業統計、漁政指揮等環節的監管數字化體系。
農業機械數字化。推進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強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無人機、農機傳感器等技術在農機裝備中的應用,推動傳統農機裝備智能化改造。推進農機化智能管理服務,形成覆蓋農機鑒定、農機監理、農機補貼、農機隊伍、農機推廣、農機服務等全過程管理服務體系,實現農機化業務一體化應用,提高農機化管理服務水平。
農田建設數字化。充分利用GIS、衛星遙感、無人機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農田建設綜合監管系統的建設應用,推進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農田項目監測監管、農田建設規劃分析、農田建設監督評價等管理智能化,實現農田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以農田上圖入庫數據為基礎,形成農田“一張圖”,全面掌握我省農田建設底數、農田建設動態及耕地質量狀況,確保“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順利落地。
農產品加工數字化。圍繞糧食、油料、畜產品、水產品及果蔬加工研發推廣智能裝備,提升農產品保鮮、烘干、清洗、檢測、分級、包裝與加工技術裝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減工降本和提質增效。加快構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主要農產品加工全程質量控制、清潔生產和可追溯技術體系,生產開發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綠色生態的各類食品及加工品。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數字化。優化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監督管理平臺,健全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線索發現處置機制與管理體系,構建省、市、縣分層分級管理模式,強化對問題線索處置的跟蹤監督,探索將農村垃圾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衛生改廁、美麗鄉村等動態信息接入平臺進行管理,推動數據互通共享,及時掌握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動態,對全省美麗鄉村進行數字化宣傳展示,為鄉村旅游提供綜合信息服務。
農業投入品監管數字化。加快農資銷售實體店、經銷合作社的數字化終端建設,建立全省農業投入品監管平臺。統籌生產經營許可、生產備案和銷售臺賬等監測手段,動態采集種子(種苗、種畜禽)、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田間施肥等數據,加快數字技術在農業投入品交易市場監管中的應用。制定農資投入品監管溯源與數據采集機制,普遍推行農戶農資購買卡制度,強化農資經營主體備案和經營臺賬管理,盤活測土配肥、化肥農藥、病蟲害防治、動物防疫、技術推廣、綠色發展等系列管理服務精準落地,助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字化。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化監管,推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制定農產品分類、分級等關鍵標準,構建全產業鏈的農產品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基于產品認證、產地準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于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快區塊鏈、物聯網、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數字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應用,建立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機制,推進農產品追溯縱向橫向連接。強化蔬菜、水果、奶類、畜禽、禽蛋等產品可追溯,構建“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追溯制度機制。
力爭到2025年,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覆蓋省市縣的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數字“三農”協同管理平臺、農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全面建成。天空地一體化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基本形成,數字農業農村服務體系不斷深化應用,有力支撐國家數字農業農村戰略,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