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王鏡榕 視頻報道 周子怡) 12月21日,聚焦“堅持依靠改革開放 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與2024年經濟形勢前瞻”主題,中宏論壇第四十四場在線研討會召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長云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姜長云的發言:
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兩處強調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還明確要求“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我們認為,堅持問題導向和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協調處理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之間的關系,才是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治本之道。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也是協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結果。今年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生產指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不僅延續前幾個月的回升態勢,而且與上月相比回升幅度有所擴大。與此同時,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明顯加快,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出現較快恢復勢頭。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實際增長5.9%、4.7%和7.3%,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2.7個、2.4個和3.0個百分點。
一、辯證看待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之間的關系
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當前,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消費需求分化態勢加快形成,對產品優質化、多樣化、個性化要求上升;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綠色化、精細化發展水平,增強產品、服務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緊迫性明顯增加。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將以下兩方面結合起來,不僅有利于實現供求在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也有利于提高產業發展進而經濟運行質量。一方面,增加中高端有效供給、減少低端無效供給,增強供給創造需求、引導需求能力;另一方面,結合優化消費環境、增加消費場景和筑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促進居民收入有效轉化為消費需求,并擴大社會有效需求規模。
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往往要以量的合理增長為依托。之前,許多地方傳統產業發展不注意社會消費需求及其結構變化,片面追求規模擴張或發展速度,甚至用規模或速度透支質量,固然不利于高質量發展;但是,如果經濟沒有一定的規模或增長速度,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回旋空間也就收縮了,就業、增收等民生問題的制約也會抑制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努力;甚至會妨礙優質資源、創新要素植入產業發展過程,影響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
二、堅持質、量并舉持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并相互影響。要結合深化改革,暢通教育、人才、科技對接轉化機制,培育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生態和鼓勵創新創業的創新生態,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創新友好型金融,暢通科技創新向產業創新的轉化渠道。要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平臺型企業在加強產業創新能力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
完善引導投資、鼓勵消費的制度環境。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大。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擴大有效益的投資。而擴大消費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進廣大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明確鼓勵消費的政策導向,取消各種對個人合法消費的人為設限。
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要積極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將其與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結合起來。結合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引導國有經濟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提供公共服務和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等重要行業集中,加快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建設落實落地,創新政策,鼓勵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鼓勵大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融合融通發展,培育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的戰略伙伴關系。
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風險。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方針,積極穩慎做好房地產、地方債券、中小金融機構、城投公司等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創新和改善經濟宣傳、輿論引導方式,有效引導社會預期,發揮政府行為對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促進作用。要夯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促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行穩致遠,豐富經濟回升向好的“三農”底蘊。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