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2月6日電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闊步十四五開局年,未來之城——雄安新區建設備受關注。2月5日下午,聚焦“共襄盛世雄安 協創未來之城”主題,中宏論壇第十一場在線研討圓滿召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崔震海等專家應邀出席論壇。
崔震海結合“全國首發‘綠色60’指數”的研究成果,對雄安新區在智能交通、高端醫療、低碳住宅、創建國際一流大學、可持續金融等方面的綠色發展戰略新機遇進行了系統、深入解讀。
崔震海發言指出,雄安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經過五年疏解非首都功能已經進入區域經濟綠色高質量數字化發展階段,雄安應成為世界頂級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承擔著頂級高新科技和綠色金融發展樞紐和引領的作用。
適應雙循環新格局發展和RCEP協議的簽署,雄安在融合京津冀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中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格局的核心戰略。
雄安可以借助京津冀匯集世界一流的智能科技、信息技術、醫學、教育資源、生物醫藥、工業制造、汽車、化工、農業食品、航空航天、金融及科技、政治、文化、旅游、綠色產業、科研院所、國際人才、現代交通等核心資源。
地處“一帶一路”中蒙俄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樞紐,將京津冀同東北、內蒙以及中西部緊密相連。對內輻射東北部、北部、中西部、東部地區,形成經濟內循環;對外輻射蒙俄、日韓、中亞及歐洲,形成經濟外循環。“一帶一路”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形成經濟內外雙循環。以京津冀城市集群聯通“一帶一路”形成國內國際城市集群網絡體系。
在教育方面應打造如美國斯坦福和哈佛這個級別的研究性創新性高端大學,以及面向全球招聘世界頂級科學團隊、科學家和創新人才。
建立世界級金融創新中心、綠色金融中心。雄安同京津冀三地高度融合,打造世界級數字化高端綠色城市群推動經濟雙循環。雄安周圍都是高科技和傳統產業集聚地區,雄安定位應該是京津冀的高端產業集聚地區,突出世界高端產業定位。在高端綠色產業上的世界引領作用,在高端綠色金融的世界引領地位,在高端教育的世界頂尖位置。
高端是京津冀最為缺乏的,也是京津冀需要突破的方向。雄安不能再走高端產業低端化的發展模式,必須走全球最高端的世紀頂級城市核心區的模式。
北京充分發揮其在高端信息高科技領域(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云計算、量子計算)、生物醫藥、機械制造、汽車、軌道交通、中西醫學、金融、教育、人才、法律等產學研政商綜合優勢,融合河北、天津等地的資源形成橫向和縱向產業集群和人才集聚,跨越地域界限,使資源要素充分流動,實現經濟大循環。
天津將發揮其濱海電子、化工、紡織、機械、傳播、港口、輕工和電子商務優勢,利用天津科研院所研發資源,以及濱海新區、開發區的科技創新資源,為河北相關產業高水平發展提供支持。
天津同北京在傳統產業形成互補,在高科技創新產業實現優勢疊加,如天津芯片和電子科技產業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成為引領京津冀高品質發展的兩極。
雄安同北京和天津共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著力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提出營造國際一流創新創業生態、創新服務貿易管理、探索建設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等方面的具體舉措。
在行政管理上實現三地融合如:醫療保險互認、稅務繳納一體化、住房公積金一體化、軌道交通一體化、航空資源一體化等,為三地融合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三地均將陸續實現數字化智慧城市管理體系融合發展,智慧交通、無人駕駛、綠色出行等將成為京津冀綠色發展的重點。同城上班異地居住由于便捷的出行成為常態化,跨區實時交流合作變為現實,為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和提升營商居住環境提供有力的支撐。
數據顯示,2019年京津冀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新興科技創新高速發展。2019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合計84580億元,同比增長6.1%。北京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速創近5年新高,河北省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是前三年總和的3.5倍。北京市統計局13日公布數據顯示,北京、天津、河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5371.3億元、14104.3億元和3510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分別同比增長6.1%、4.8%和6.8%。以北京中關村為數字高科技龍頭帶動天津河北相關產業高水平發展,避免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損耗,疊加效應顯著,不僅可以為本地區市場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更可組團出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交流與合作。即實現經濟內循環又促進經濟外循環。如天津的化工產業作為龍頭帶動河北和北京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數字化產業轉型升級,降低污染和碳排放,實現高水平綠色發展。河北的水泥產業可以集聚三地的資源,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排放,更可以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一帶一路”國家在2050年之前采取發展路徑將是全球總體碳排放軌跡的主要決定因素。要實現“2度溫升情景”目標,“一帶一路”國家在2050年之前的碳排放必須較“基準情景”低68%。京津冀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綠色發展合作。“一帶一路”國家政府、國際組織、金融機構和民間機構可通過合力推進金融、投資決策的綠色化,最大程度地撬動全球資源,來加速“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低碳轉型。作為綠色金融中心的北京,可以引領 “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發展。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