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6月1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優化藥品和耗材集采有關舉措。會議指出,要加強藥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評估,總結經驗、補齊短板,推動集采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開展。要更好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支持醫藥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更好滿足群眾多元化就醫用藥需求。要加強對藥品和耗材生產、流通、使用全鏈條質量監管,扎實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讓人民群眾用藥放心安心。
一、加強藥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評估
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政策作為醫藥領域的重要調控手段,對其進行定期且深入的評估勢在必行。我們需要全面分析政策實施所帶來的實際效果以及產生的廣泛影響,從成本控制、供應穩定性到臨床使用反饋等多個維度進行細致梳理。在評估過程中,系統性地總結成功經驗尤為關鍵。例如,某些地區在集采過程中通過優化采購流程、引入競爭機制,成功降低了藥品和耗材的價格,同時保障了供應質量,這些經驗值得在更大范圍內推廣。然而,政策執行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問題和瓶頸,如部分藥品配送不及時、個別耗材在質量標準上存在爭議等。我們必須敏銳地識別這些問題,并及時對政策進行調整優化,確保集采政策始終貼合實際需求,發揮最大效能。為了使集中采購工作更加科學、規范,不斷完善集中采購的制度框架是基礎。明確采購主體、參與方的權利與義務,細化采購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建立健全政策執行的規范化流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集采工作在公正、透明的環境下有序開展。同時,推動集中采購工作常態化開展,維持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讓醫療機構、企業和患者都能形成穩定預期,共同促進醫藥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
醫療、醫保、醫藥這“三醫”領域的協同發展與治理,猶如三輪驅動的戰車,共同推動醫藥衛生事業前行。深化這三方面的改革聯動,旨在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醫療改革注重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醫保改革致力于優化保障水平和支付方式,醫藥改革則聚焦于藥品供應保障和價格合理。三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只有協同推進,才能實現整體最優。完善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是促進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公立醫院作為醫療服務的主力軍,在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同時,需要穩定的財務支持。通過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優化醫保支付政策等方式,確保醫院在履行公益職責的前提下,能夠維持良好的財務狀況,持續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醫藥企業是醫藥創新的主體,支持醫藥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對于推動新藥研發和技術創新至關重要。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優惠、科研項目資助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在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的研發力度,提升我國醫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患者提供更多高質量、創新性的治療選擇。建立健全“三醫”信息共享平臺,是提升協同治理效率和精準度的重要手段。通過這個平臺,醫療、醫保、醫藥各環節的數據能夠實時共享、互聯互通。醫療機構可以及時了解醫保報銷政策和藥品供應信息,醫保部門能夠精準掌握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支出情況,醫藥企業也能根據臨床需求合理安排生產和供應,從而實現“三醫”之間的高效協同和精準治理。
三、加強藥品和耗材質量監管
藥品和耗材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必須從全生命周期加強質量監管。從生產源頭開始,嚴格把控質量關,制定嚴格的生產標準和規范,要求企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組織生產,確保每一個產品都符合質量要求。加強對生產企業的日常監督檢查,加大抽檢力度,對違規生產行為零容忍。在流通環節,強化監管力度,防止假冒偽劣產品混入市場。規范藥品和耗材的運輸、儲存條件,確保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質量穩定。加強對藥品和耗材經營企業的資質審核,嚴厲打擊從非法渠道購進、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保障供應鏈的安全可靠。在醫療機構使用環節,加強對藥品和耗材的儲存、使用過程的監督。規范醫療機構的藥品和耗材儲存條件,確保符合相關標準。加強醫護人員對藥品和耗材使用規范的培訓,嚴格按照適應癥、用法用量使用,確保使用安全。同時,扎實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通過科學嚴謹的評價方法,確保仿制藥在質量和療效上與原研藥一致,在臨床使用中能夠替代原研藥,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同時也降低患者的用藥成本。
四、滿足群眾多元化就醫用藥需求
滿足群眾多元化就醫用藥需求是醫療衛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集采政策降低藥品和耗材價格,切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讓更多患者能夠用得上、用得起所需的藥品和耗材,提高用藥可及性。這不僅體現了政策的民生導向,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進疾病的有效治療。鼓勵醫藥企業研發生產更多高質量、多樣化的藥品和耗材,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隨著人們健康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對藥品和耗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關注罕見病、慢性病、老年病等領域的用藥需求,開發出更多療效確切、安全性高、使用便捷的產品,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是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的關鍵。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備必要的醫療設備,提高基層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通過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引導患者合理分流,讓基層醫療機構承擔起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任務,緩解大醫院的就醫壓力,同時也方便群眾就醫。加強患者用藥教育同樣不可或缺。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如科普講座、宣傳手冊發放、線上科普平臺建設等,提高群眾合理用藥意識。讓患者了解藥品的正確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知識,避免不合理用藥行為,促進健康素養提升,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五、提升用藥安全水平
建立健全藥品和耗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從生產、流通到使用全過程的可追溯。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為每一個藥品和耗材賦予唯一的“身份證”,記錄其生產、運輸、儲存、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的信息。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能夠迅速追溯到問題源頭,及時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影響。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是維護用藥安全的重要保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藥品和耗材的行為,對違法企業和個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形成強大的法律威懾力。加強部門間的協同配合,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形成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合力。加強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置潛在風險。建立完善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鼓勵醫療機構、企業和公眾積極報告藥品不良反應。專業人員對收集到的不良反應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評估,對于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藥品,及時采取風險控制措施,保障患者用藥安全。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藥品安全的認知水平。利用各種媒體渠道,開展藥品安全知識普及活動,增強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營造全社會關注用藥安全的良好氛圍,引導公眾積極參與藥品安全監督,共同維護藥品市場秩序。
總而言之,通過全面實施這些綜合措施,我國藥品和耗材供應保障體系將得到有效提升,醫藥衛生事業將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穩步邁進,最終讓人民群眾真正受益,享受到更加優質、高效、安全、可及的醫藥衛生服務。(作者:黃燕芬,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