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月20日電(記者王鏡榕)1月17日,中國國家領導人赴鄰邦緬甸開啟2020年的首次出訪,這也是他擔任國家主席以來第四次把新年首訪國選擇在了亞洲。當天,中國國家領導人在與緬甸總統會談時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從周邊做起,堅持睦鄰安鄰富鄰。
當地時間1月17日下午,中國國家領導人乘專機抵達內比都國際機場,開始對緬甸聯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
中緬友誼源遠流長。1月16日,中國國家領導人訪緬前夕,在當地報紙發表題為《續寫千年胞波情誼的嶄新篇章》的署名文章。他寫道:早在公元前4世紀,我們的祖先就打通了貫穿川滇緬印的“金銀大道”往來通商。中國盛唐時期,緬甸驃國王子率領舞樂隊不遠千里訪問長安,著名詩人白居易揮毫寫下千古絕唱《驃國樂》。
1960年9月29日,毛澤東主席會見專門到中國訪問的緬甸聯邦總理吳努。
2020年是中緬建交70周年,緬甸在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身體力行,為中緬關系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周恩來總理9次訪問緬甸,他身穿緬甸民族服裝同緬甸民眾一道慶祝潑水節的情景,至今傳為佳話。
中國國家領導人此訪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后再次訪問緬甸,那么,在當前形勢下如何解讀國家領導人此訪的深刻意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梅冠群近日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從三個維度給與分析和解讀。
一是有力鞏固中緬關系。中緬兩國歷史上就十分友好,山水相連、水乳交融,胞波之情源遠流長。緬甸民主轉型之后,中緬關系不斷鞏固,對中國認可度、信任度不斷提高,中緬兩國是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昂山素季當政后多次訪華,希望與中國進一步密切政治互信和經貿合作,對“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建設態度積極。關系好就需要多走動,來而不往非禮也,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緬,正是應緬方邀請,鞏固中緬兩國的深厚友誼,擴大兩國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推動中緬兩國共同打造命運共同體,必將在緬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二是為推動中緬經濟走廊建設走深走實。“一帶一路”建設正在由“大寫意”走向“工筆畫”,中緬經濟走廊也正在從規劃階段走向建設階段。國家領導人此次訪緬,中緬兩國簽署大量合作協議,涉及工業、農業、園區、基礎設施、能源、文化、培訓、體育等各個領域,充分說明中緬經濟走廊建設不是口頭說說,而是正在扎扎實實地推進。這些項目的落地和走廊建設的推進,將極大地推動緬甸經濟快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提升走廊沿線民眾生活水平,助力建成和平、繁榮與發展的緬甸。中緬經濟走廊建設也將創造發展中國家國際合作的標桿和樣板,使走廊成為全球“南南”合作的示范項目。
三是給予緬甸堅定的政治支持。最近一個時期,一些西方國家因羅興亞難民問題給予緬甸很大政治壓力。羅興亞難民問題十分復雜,牽扯到政治、歷史、宗教、種族、經濟等各個方面,絕非一些西方國家簡單認為的人權問題。中國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不會像一些西方國家一樣對緬甸內政妄加指責。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緬,給予了緬甸堅定的政治支持和解決問題的信心,相信緬甸、孟加拉國兩國有足夠智慧可以通過協商化解分歧,中方愿為緬甸持續改善若開邦避亂民眾遣返安置條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地區和平問題貢獻正能量。難民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解決起來也非一日之功,要以發展的眼光找到問題解決辦法,中國愿同緬、孟共同創造發展機遇,幫助當地民眾擺脫貧困,這才是解決羅興亞難民問題的治本之策。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