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9月30日電 中宏網綜合報道,《中國健康經濟白皮書2019》課題啟動暨健康中國與健康產業發展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行。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許正中表示,為了保證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應該重點關注“治未病”理念。如果只做到有病去治,非醫療產業發展不起來,而只有治未病,非醫療產業才能有較大發展。
許正中指出,“我曾去往全國各地進行調研比較,發現全國范圍內有非常多的區域性疾病,比如某地的腦血栓集中高發等。原因是什么,就是生活習慣導致的。同時,他們在發展非醫療產業這一部分的工作也不到位。總之,大健康既是目標,更應該是我們的出發點。”
許正中強調,當前,還需要在頂層設計中保證政策的協同創新和系統集成。只有這樣,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才不是單打獨斗,才能夠順暢創業。健康不是一個部門的事,它是政府的事、是社會的事,是一個系統工程。
由經濟參考報社、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保健協會共同主辦,中國衛生經濟學會支持的《中國健康經濟白皮書2019》課題啟動暨健康中國與健康產業發展研討會近日在北京成功舉辦。與會專家表示,時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實施元年,啟動健康經濟課題研究正當其時、意義重大。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指出,健康中國的架構和行動必然會帶動健康發展,而健康產業的發展又毫無疑問會極大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行動的落實。
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吳忠澤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和5G時代的到來,健康產業與科技的交叉融合不斷加深,面臨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他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虛擬現實等等為代表的關鍵的核心技術正在改變健康產業發展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服務的精準性。“人們慢慢發現,維護健康、保持生命力旺盛以及發現和治愈疾病的方式和路徑將也會發生深刻的變革。”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表示,共同開展《中國健康經濟白皮書2019》課題研究是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健康為中心”的理論要求出發,基于我國健康經濟(非醫療機構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健康經濟中的非醫療產業為對象,重點研究保健用品、健康營養食品、健身用品等健康產品產業對釋放消費需求、創造就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了解我國健康經濟發展進展及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凝練出推動我國健康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