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6月6日電(記者王鏡榕)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會談。兩國元首共同宣布,發(fā)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
習近平指出,要促進兩國經貿合作全面提質升級,推進兩國戰(zhàn)略性大項目和新興領域合作同步發(fā)展。要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同歐亞經濟聯(lián)盟對接合作。中俄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為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注入強大正能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
6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會談。新華社記者謝環(huán)馳攝
能源合作是中俄新時代全面戰(zhàn)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研究員景春梅就相關話題接受了本網專訪。
為國際形勢注入強大正能量
中宏網記者: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您怎么看中俄兩國元首會晤,推動兩國全方位務實合作對于當前世界經貿格局的深刻意義?
景春梅:今年是中國建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對雙方來說,也是國際環(huán)境發(fā)生深刻變化的一年。俄羅斯這兩年受到西方世界打壓,遭遇能源貿易以及金融封鎖,經濟處于困難時期。中國方面,去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挑起貿易戰(zhàn),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美國破壞經濟全球化的既定格局,中俄兩國遭遇國際經貿關系惡化的相似背景。在此情形之下,兩國元首進行會晤,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并同普京總統(tǒng)推動雙方全方位務實合作,不僅有利于中俄雙方,也可以起到穩(wěn)定世界經貿多邊主義的積極作用。
應當說,中俄對維護經濟全球化,推動全球經濟朝著互利共贏的趨勢發(fā)展立場相同,兩國元首會晤已發(fā)出積極信號,將對促進全球經濟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維護國際經貿多邊主義起到穩(wěn)定器的作用。
夯實中俄經貿合作的重要壓艙石
中宏網記者:能源合作是中俄新時代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重要領域,您對這個領域的成果及前景如何看?
景春梅:中俄能源合作是雙方經貿合作的壓艙石。俄羅斯和中國目前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能源合作是中俄經貿合作重要領域,也是核心內容。俄羅斯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未來,隨著天然氣項目的深入合作,比如,亞馬爾項目的合作擴展,天然氣東線項目的談判成功以及西線項目的重啟,未來俄羅斯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大天然氣供應國。
油氣合作是中俄能源貿易的重頭戲。雙方除了油氣產品貿易,在上游資源開發(fā)、中游管道、LNG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有著廣泛深入的合作。比如,"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在俄羅斯實施的首個特大型能源合作項目--亞馬爾,就屬于天然氣勘探開發(fā)、液化、運輸、銷售一體化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氣LNG國際合作項目,中俄法共同參與開發(fā),可謂國際多邊合作的成功范例。
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還有一個重要領域就是在核能領域開展的高科技合作。標志性項目是田灣核電站,主要采用俄羅斯VVER技術,按照三代核電技術標準進行建設。這也是兩國間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將在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中俄核能領域合作發(fā)揮重要作用。中俄在能源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具有強大的合作潛力,這些都為彼此深化經貿合作奠定了扎實基礎。
構筑中俄戰(zhàn)略對接的"絲路"橋梁
中宏網記者:中俄未來也將加強"一帶一路"合作,您怎么看待雙方"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潛力和戰(zhàn)略意義?
景春梅:中俄基于"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可以實現(xiàn)互利共贏、互為供需,可以結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都居世界第二,而我們國家又是一個原材料和能源需求大國。
同時,北極航道開發(fā)也有望成為中俄之間深化拓展合作的重要領域。
北極航道合作一方面可實現(xiàn)雙方共同開發(fā)北極資源能源,同時可以將西歐和東亞連接起來,為拓展國際航道開辟新道路,擴大歐亞貿易開辟新空間。
不僅如此,還可以將中國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冰上絲綢之路"與俄羅斯歐亞經濟聯(lián)盟的兩國重大戰(zhàn)略進行對接,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深化新時代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tài)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