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篇文章,自然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句詩文: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今。近年來,由雷鋒雜志社內蒙古工作部親自挖掘、提煉、宣傳的典型很多,其中有三位是“國”字號重大典型。
巴特爾: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予“北疆楷模”榮譽稱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光榮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2025年5月23日,被授予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巴特爾
2019年6月,雷鋒雜志社副總編兼內蒙古工作部主任史照棟在河南滑縣老家辦事,突然接到一個來自千里之外內蒙古大草原的陌生電話:我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隊政委白愛民,很冒昧打擾您了,受人民日報社駐內蒙古分社采編室主任丁志軍的委托,請您過來幫我們看一個典型。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我說老家有點事,過幾天好嗎?白政委毫不客氣地說:不行,就明天,我給你訂機票了,咱倆加微信。
白政委的話,就像老朋友,說話直來直去,很硬氣,很正氣,又很負責任。
此時,我感覺這個人非常講政治,注重抓典型,這令我非常敬佩和尊重。
就這樣,我們加了微信。從微信中看到白政委穿著消防服裝,很威武,很瀟灑,他拖著腿,舉著雙拐,對白政委的敬意油然而生。
不答應真是不好意思,于是第二天便從河南飛到了呼和浩特市。
在機場,又是白政委拄著雙拐,拖著雙腿接機,這著實令我十分感動,真真切切感受到他是一個好政委,真真切切被他這種對事業負責、對部隊負責、對典型負責的執著與韌勁而感動。
這個典型就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南二環路消防救援站站長巴特爾。
我是農民孩子,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幾十年抓典型的經驗告訴我,就是要像農民種地那樣,狠狠的挖掘,狠狠的刨,狠狠的挖,才能覓得甘泉,覓得真經,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其實這就是背景材料、歷史材料。這些越厚重,越厚實,典型就越扎實,越高大。
當初,巴特爾就像一張白紙,除了一張巴特爾簡要情況介紹,基本上什么都沒有,看不清楚這個典型的時代特色是什么,打動人心的典型故事是什么,其宣傳的時代意義和價值是什么!
巴特爾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能在全國站得住腳宣傳推廣?僅憑材料看,巴特爾就是一個普通人,普通的消防戰士。
我過去挖掘提煉宣傳推出了100多個全國全軍重大典型,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級報刊,刊發頭版頭條100多篇,一手總結提煉出的重大成果經驗,一個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簽批,一個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高評價,寫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感覺巴特爾差得很多。
我心想既然來了,那就看一看,挖一挖再說,也好給白政委交代。
深入巴特爾家中,“翻箱倒柜”,同母親交談。結果,眼睛一亮,埋在箱底、塵封多年的“歷史人物”被請了出來:父親是救人犧牲的消防烈士,母親是為國爭光的全國柔道冠軍。這是多么珍貴,多么難得!這也許就是巴特爾初心的源頭所在。
初戰告捷,我還不甘心。爺爺奶奶住在另一個城市通遼,距呼和浩特1000多公里,決意去看看他們背后又有怎樣的感人故事。
歷經兩個多小時飛行到達通遼上空。沒想到空姐告訴大家,通遼刮“橫風”,飛機無法降落,于是就又飛回了呼和浩特市。
一般常理,這么遠,又這么折騰,不再會去通遼,但我決意擇日再飛,去巴特爾爺爺奶奶家探個究竟。
時隔幾日,再次飛往通遼。
不虛此行,又一次喜出望外:奶奶是感動內蒙古草原“十杰母親”,爺爺是當過村干部的共產黨員,姑姑曾參軍入伍,也是消防救援戰士。
從呼和浩特到通遼,從巴特爾母親家到爺爺奶奶家,一張張一幅幅珍貴照片,一件件實物,各級組織的獎章證書,歷史文件文字記載,真是太寶貴了。
不可多得,非常難得!這是我與支隊白政委和洪峰主任、明濤副主任交談發出的感慨!
當時也有不少人感慨,這么多寶貴的東西,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怎么不知道?怎么沒發現?怎么沒聽說過?
接下來一場“上甘嶺”的戰役打響了。連續近一年的大開掘,大采訪,從巴特爾中隊到巴特爾生活戰斗過的托縣等地一一采訪。
采訪多是在艱難、困難重重中完成。為了完成一個重點采訪對象,弄清楚發生的重點、情景和環節,常常反復采訪,多人采訪,核準事實。有的采訪對象白天沒有時間,就在下班后擠時間采訪。甚至有的采訪是冒著烈日,在田間地頭完成的。經常是方便面、榨菜、礦泉水充饑。
救援勇士
圍繞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的時代楷模為主題,以歷經4500次滅火救援行動考驗為主線,共挖掘整理了巴特爾心中的奶奶、巴特爾心中的父親、巴特爾心中的母親、巴特爾心中的精神高地共13萬字的感人事跡材料。人民日報出版社出書《救援勇士巴特爾》。為擴大立體宣傳效果,又從文字擴展到微電影、抖音等工作。
二十大黨代表
厚積薄發,一氣呵成。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明辦,呼和浩特市黨委宣傳部、文明辦,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隊黨委、政治部的組織領導下,巴特爾榮獲一串光環: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予“北疆楷模”榮譽稱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光榮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2025年5月23日,被授予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道德模范巴特爾
王彩榮:從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杰出創業女性標兵、全國最美家庭等,到2022年榮獲全國誠信之星。
王彩榮接受記者采訪
與王彩榮相識,是在4年前內蒙古烏海市一個朋友的聚會上。她的成長經歷、成長業績,深深打動我、吸引著我,決心找機會挖掘提煉采訪一下。
內蒙古自治區宣教處原處長王紅凌,打電話給我說:“史政委,今天我把話放在桌面上,王彩榮當選全國誠信之星,如果沒有你的親自挖掘提煉,沒有你的上下溝通與協調,王彩榮當選是絕不可能的,您為內蒙古干了一件大好事。”
王彩榮,內蒙古廣納(煤業)集團創始人、總裁、黨委書記。2000年,她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從東北來到內蒙古烏海市進行二次創業。如今發展到西北地區集多個產業為一體的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產業集團。
王彩榮新年慰問
她富了,不忘鄉親,不忘鄉鄰,不忘黨,不忘社會。她感恩于這個時代,感恩于改革開放黨的好政策,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奉獻為民,奉獻為黨。
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杰出創業女性標兵、全國最美家庭、草原最美慈善人、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內蒙古好人、內蒙古自治區新時代北疆亮麗女性、內蒙古自治區公益突出貢獻獎。2022年榮獲全國誠信之星。
王彩榮獲得愛心企業獎
2021年,中央宣傳部、國家發改委等,聯合啟動評選全國誠信之星工作。為此,我們五下烏海,深入挖掘采訪,從生產車間一線,到黨的建設陣地,從綠色礦山現場到新能源新科技材料建設,從工人之家到廣納學院,逐一采訪。
為采訪到一個重點見證人,曾冒雨開車,沿著泥濘崎嶇的小路,驅車兩小時來到草原深處的牧民家,伴著星光,屈膝盤腿坐在農家炕頭完成采訪。
王彩榮慰問退伍軍人
最后,以《誠信如泓動北疆》為題,讓誠信成為一種信仰:王彩榮誠信如泓,以愛黨信黨跟黨走的熾熱情感和在黨旗下的莊嚴承諾,深扎誠信之根;讓誠信成為一種擔當:王彩榮誠信如泓,以共產黨人忠誠使命擔當,為黨添彩,為民造福;讓誠信成為一種幸福:王彩榮誠信如泓,以共產黨人大愛無私的崇高品格建設美麗廣大、幸福廣納、誠信廣大、百年廣納。讓誠信成為一種責任:王彩榮誠信如泓,以共產黨人心系國防、甘于奉獻的家國情懷,為退役軍人打造愛的家園、幸福的港灣。
王彩榮的先進事跡,陸續在《雷鋒》雜志和央媒廣泛持續宣傳,榮登《雷鋒》雜志2022年第10期封面人物。
王彩榮在工地上指揮工作
在此基礎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委托雷鋒雜志社內蒙古工作部史照棟,從上報中共中央宣傳部的事跡材料、表格填寫等均一一認真負責。終于在全國推出了感動北疆、感動國人的全國誠信之星典型,并獲全國十大誠信之星榜首。
魏明:全國優秀志愿者、內蒙古自治區道德模范、北疆楷模,2025年5月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榮譽稱號。從申訴幾十年應享受國家住房政策未決,到雷鋒雜志人主動協調、反映問題,一朝解決。
北疆楷模魏明
與內蒙古監獄管理局退休干部、80歲的魏明老人相識,源自2023年呼和浩特市一個學雷鋒活動現場。魏明堅持學雷鋒60年如一日,矢志傳承弘揚雷鋒精神不動搖。當時在場的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張東霞動情地說:史政委,幫我們“搶救”、挖掘、宣傳一下這個魏明同志。
帶著雷鋒雜志人崇高的使命擔當,決心看一下這個典型究竟怎樣。
一周后的周末,雷鋒雜志內蒙古工作部主任史照棟和編輯劉曉彤,打通了魏明的電話,問他有沒有時間。這位老人說,來我家吧。就這樣,我們來到了他居住的內蒙古軍區呼和浩特市“八一”小區。他和老伴住在二層80平方米的破舊小屋內,一住就是幾十年。屋內,最顯眼的是一個五六十年代的破舊沙發,最多可容納兩人并排坐著,這種沙發現在很少看到了。臥室里擺滿了自制的學雷鋒講課道具、宣傳用的噴繪掛圖;母親留給他的寶貝:一枚紅底黃字印有共產黨員的條形黨徽;還有摞起來有一人多高母親獲得的各種獎狀證書,這也許就是共產黨人魏明的全部家產。
有怨無悔
臥室內掛著一幅“有怨無悔”的字幅,拉開了我們采訪的序幕。就是從這間小屋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歷經七個月之久,我們先后自費到百里、數百公里之外的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托克托縣,采訪了近百位與他交往的當事人、見證人。前面講了,我采訪挖掘宣傳過130多個全國全軍重大典型。已下決心,“金盆洗手”,再也不干宣傳典型這個又苦又累的差事了。豈知,從他家中看到的,初步了解到的,越接近魏明,越感覺不把這個典型挖掘出來,宣傳出去,就愧對魏明,愧對共產黨人,愧對自己的良心。
我們就是憑著這種樸素的情感,以忠誠踐行我黨宗旨,60年如一日矢志傳承雷鋒精神為主題,一連采訪了6個多月。
為親見一位“特殊”采訪對象,夜里10點多,雷鋒雜志社內蒙古工作部劉曉彤獨自一人驅車200多公里,頂著惡劣天氣,冒著瓢潑大雨,兩個多小時趕到鄂爾多斯康巴什,到達已是凌晨一點多,此舉感動了這位“特殊”采訪對象。徹夜長談、傾情訴說魏明的感人故事。六個月犧牲所有節假日、休息日的跟蹤采訪,最終,寫出了15萬字的典型事跡材料:
他初心如鐵,愛民如天,始終保持當代共產黨人堅定崇高的政治品格。60年,他幫助過的人成千,做的好事上萬。為幫助一個患病孩子,他抵押自己的愛車,一抵就是10年。13個他參加組織、策劃的學雷鋒公益組織活動從未間斷。成千上萬這個詞在別人身上可能是形容詞,但在魏明身上卻是事實。
他初心如磐,勇于擔當,始終保持當代共產黨人堅定崇高的政治責任。從警10年,有著40年黨齡的他,始終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政治高度,以崇高的政治大愛,為服刑、勞教人員獻上了120多個特別的生日蛋糕,把共產黨人的真情大愛,播撒滋潤在服刑、勞教人員的心靈上。當許多服刑、勞教人員年幼的孩子在最痛苦無助的時候,陪伴他們成長的不是爹媽,而是一位身為共產黨員的人民警察、好人魏明。他相繼為31名刑滿釋放、勞教解教人員聯系安排了工作及其生活。如今有當司機的、做廚師的、搞修理的、當老板的,在各行各業都成了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他初心如水,從不信邪,始終保持當代共產黨人堅定崇高的政治本色。手機背面貼著毛澤東金色頭像;一直不變的手機尾號是“1949”;挎的綠色書包印著毛體的“為人民服務”;常年佩戴母親留給他的傳家寶:一枚上面寫著共產黨員的“醒目中國紅”黨徽。這是魏明信仰的全部,也是他愛黨愛國、初心如水始終保持崇高政治本色的精神源頭。
魏明老師為駐航天六院武警戰士講課
他初心如炬,踔厲奮發,始終保持當代共產黨人堅定崇高的政治情懷。他發起的“順風車”上貼著的一句話“你方便,我快樂。”免費送一程,愿您有個好心情。“順風車”隊像磁鐵,把好人扎了堆。魏明就是一面旗幟,一個人影響了一幫人,一幫人感染了一群人,一群人感動了一座城。“順風車”隊如今已從最初一臺私家車發展到127臺,129個成員。其中有公職人員、企業高管、個體經營者、普通群眾等等,其社會意義遠遠超出了“順風車”本身。臺灣客人說:“坐上你們的順風車,順風車就成了兩岸交流直達的親善大使。”
全國最美學雷鋒新聞人物魏明
他初心如蓮,忠貞不渝,始終保持當代共產黨人堅定崇高的政治操守。母親李玉林佩戴一生醒目中國紅:“共產黨員”黨徽,成了她堅守踐行共產黨人信仰初心的全部,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精神源泉。愛黨,就要像母親一樣,一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他參加工作45年,與錢財物打交道40年,掌握“實權”32年,書寫了久在河邊不濕鞋的人生傳奇。
魏明做宣講
當雷鋒雜志社內蒙古工作部把這15萬字的事跡材料呈送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呼和浩特市黨委宣傳部面前時,他們感動了,激動了。“這么好的典型,我們怎么沒有發現?怎么沒有宣傳?”接著,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魏明“北疆楷模”榮譽稱號。
發布會上,主持人王蕓幾次哽咽主持不下去,被臺上的魏明故事情景感動了。臺上魏明事跡挖掘人雷鋒雜志社記者劉曉彤代表媒體,以信仰的力量為題,聲情并茂地做五分鐘激情演講;臺下淚光一片,贊嘆一片,宣傳部部長淚水漣漣,不斷以紙巾拭淚。發布人王蕓感慨道,這是近幾年主持類似發布節目,最打動人心、最感人的一次訪談。《雷鋒》雜志“雷鋒人”宣傳“雷鋒”讓整場發布會線上觀看人數瞬間達到30多萬。
北疆楷模魏明報告會
為了擴大宣傳和影響,北疆楷模魏明六人宣講團,歷時大半年先后在呼和浩特市四區五縣做了巡回事跡報告20多場,場場座無虛席,震撼人心,好評如潮。
有德者必有得。接下來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中央媒體,相繼做持續廣泛宣傳,魏明這位耄耋老人,數十年默默無聞地奉獻,終于以一種精神的傳承被記錄下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以《英雄如水》為書名,隆重出版。
2025年5月23日,喜訊再次傳來,魏明被授予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榮譽稱號。當看到拖著殘腿,胳膊腫脹,一輩子學雷鋒的魏明老人笑瞇瞇地介紹:“他們是雷鋒雜志社的,就是他們搶救挖掘了我。”此時此刻,真的是獲得感滿滿。
魏明的居住環境
今年4月,魏明無意中透露自己應該享受的100多平方米的住房,多年向上申訴未果的苦衷。帶著強烈的責任感,雷鋒雜志社內蒙古工作部又一次及時地將這一訴求上報內蒙古軍區楊小康政委。第二天,內蒙古軍區派出5人工作組,來到魏明家中看望慰問,現場核實情況,解開了80多歲魏明老人幾十年的心結,事情終于有了“正果”。呼和浩特市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東霞聞訊,給工作部打來電話:感謝《雷鋒》雜志,感謝史政委,小劉。你們有這么大的責任和擔當,既挖掘宣傳又關心關愛道德模范!雷鋒雜志社內蒙古工作部,媒體界的楷模!(史照棟 劉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