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貿試驗區一直站在制度創新前沿。眼下,中國正加快發展腳步,以期在更大范圍釋放制度創新紅利。
近日召開的2025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說,將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一攬子外匯創新政策。
此前中國官方幾次部署自貿試驗區,均提及制度創新。6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用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試點經驗。5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支持自貿試驗區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一步加大制度創新力度。
中國也明確提出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全面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分析認為,這意味著自貿試驗區將聚焦制度創新這一核心任務,持續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擴大開放不斷深入。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兼職研究員王玨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自貿試驗區在制度創新層面具備顯著優勢,是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
她認為,從國際維度而言,自貿試驗區承擔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試驗任務,以開放促改革;就國內發展來看,自貿試驗區通過制度型開放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為全國深層次改革提供實踐樣本,以改革促發展。
2023年,中國國務院印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聚焦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等7個方面,提出80條措施。
根據商務部今年3月公開數據,試點一年多來,80條試點措施已基本落地,開展了一批引領性、標志性制度創新,形成了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
上海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探索了路徑。多地自由貿易試驗區也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推出一批制度性、政策性成果:全國首單專利密集型產品保險在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生效;廣東、福建自貿試驗區試驗領域從外籍人員簽證、停居留等出入境便利化政策,向對接港澳跨境專業服務規則、直接采認臺灣地區部分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等更深層次拓展......
結合進出口發展態勢看,制度創新紅利正漸次釋放。據官方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出口總額達到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此前表示,將對標《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標準規則,在發展服務貿易、便利數據跨境流動等方面,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開放試驗。
分析指出,未來自貿試驗區還應鼓勵集成式探索,從單一領域政策試驗向綜合性制度創新轉變,將其轉化為更廣泛的發展動能。 (記者 尹倩蕓)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