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等作出部署。
深刻認識數智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只有在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才能跟上世界技術發展的潮流和步伐,在區域競爭、產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可以說,數智技術的發展決定了產業發展的高度,也決定了產業發展的未來。必須緊緊抓住技術變革的機遇,下大力氣攻關奪隘,爭取占領更多技術制高點。
數智技術的發展不是單項發力,也不是自成系統,而是要與實體經濟融合融通,通過數實融合,使技術的力量真正落地并充分發揮出來。對于實體經濟更是如此,只有積極擁抱數智技術,更好地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才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此外,這種融合還可以促進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并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由此可見,數實融合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也優化了產業結構,為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推動實體經濟和數智技術深度融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理解和把握二者融合發展的內在規律,又要總結和提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統籌推進的實踐經驗,理清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邏輯關系。
找準數智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結合點
數實融合的特點,就在于通過數智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提高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實體經濟又能為數智技術升級提供現實基礎。因此,找準數實之間的結合點尤其重要。
對于傳統產業的第一產業來講,與數智技術融合,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在中國傳統的農業領域逐步進入數字技術,例如無人機播撒、智能傳感灌溉技術和農作物管理。這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精準化和智能化,還減少了資源浪費,推動綠色農業的發展。同樣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也在智慧農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可以據此實時監控農田的土壤濕度、溫度、降雨量等環境參數。
無人機最廣泛的應用是在農業,特別是在種子播種、農藥噴灑和作物監控方面。傳統種子播種和農藥噴灑方式往往是用人工或地面機械,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下,且難以確保種子或農藥的均勻分布,而且容易受到地形和天氣的限制。無人機憑借其獨特的空中作業優勢,能夠輕松穿越復雜地形,精確控制種子和農藥的播撒量與范圍,同時減少農藥的浪費與環境污染。
除了農藥噴灑外,無人機在作物監控方面也展現出獨特優勢。通過物聯網,無人機能夠實時采集農田的影像與光譜數據,為人們提供詳盡的作物生長信息。再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及時發現及預防病蟲害等問題,為人們制定科學的田間管理方案提供有力支撐。
對于傳統產業的第二產業來說,隨著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的轉型,數智技術的應用與融合則更直接、更廣泛。智能工廠利用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來執行生產流程,不僅可降低人工成本,而且可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增強制造的靈活性和可持續性。隨著智能制造的持續進步,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促進了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實時采集并分析生產數據,自動調整生產參數,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這使得設備能夠實時交換信息,實現生產線和工廠數字化管理,實時采集和分析生產數據,并自動調整生產參數,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此外,物聯網技術促進了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合作,實現了供應鏈的全面智能化。
對于傳統產業的第三產業來說,數智技術的賦能可以帶來消費方式的重塑,并催生新的消費需求。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智能物流是現代物流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及裝備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物流行業,在整個智能物流體系框架中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智能物流通過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來優化和提升物流運作效率。利用數字化和自動化手段,實現物流管理的精細化、實時化、線上化以及可視化管理,以減少人工干預、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電商零售和物流行業實現了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預測,提升了供應鏈效率。這不僅減少了庫存積壓,還大幅提高了配送速度,滿足了消費者對于即時性的需求。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深度挖掘,電商平臺還能夠洞察消費者偏好,實現個性化推薦。
積極推動數智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
數智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這一融合不僅可以實現傳統產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還能夠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并推動商業模式創新,開辟新的市場領域,將現代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展現出來。這必將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并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一是抓住人工智能這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國將制造業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理應成為主攻方向和攻關重點。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智能系統能夠通過分析龐大的生產數據集,識別生產流程中的瓶頸和潛在改進區域。它持續地學習和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并實現自我完善,進而作出更加智能化的決策。這些決策可以優化供應鏈管理、預測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并支持定制化生產。智能視覺系統能夠自動檢測產品缺陷,確保產品質量符合標準。這種靈活性是傳統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所無法比擬的。
二是順應數智技術所代表的綠色化、低碳化發展趨勢,積極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智能制造正在引領傳統制造業變革,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其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也可以帶來環保效益。通過優化生產過程,減少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從而實現綠色生產。這不僅有助于企業降低運營成本,還能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品牌形象。這種轉型能夠幫助我國制造企業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并應對資源和勞動力短缺等挑戰。通過持續融合新技術,智能工廠將不斷優化生產過程,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推動制造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三是發揮政府在推動數實融合中的作用。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模式創新以及“一帶一路”等戰略的實施,數智技術在更多傳統行業中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無論在智能制造、智慧農業還是智能物流等領域,數智技術都展現出了強大的應用潛力。政府的政策支持、健全的法規體系等支持為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高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平臺的滲透率、加強人才培養等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推進數實融合的過程中,政府要發揮對數實融合的牽引作用,制定健全的政策和法規,加強對云計算SaaS行業的規范管理和建設。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在數智技術方面的投入,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確保技術創新成果能夠得到合理回報,這些舉措將有助于引導企業積極上云,進而提升SaaS的滲透率。此外,政府還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鼓勵企業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確保數實融合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持。
數智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不僅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優化,也將推動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搶占更有利的地位。隨著科技創新持續深入,數實融合將推動我國傳統產業邁向智能化、數字化的新時代,助力中國經濟向更高質量和更可持續方向發展。(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 魏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