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塞俄比亞溫蓋特將軍理工學院授牌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大河工坊”。
交通運輸部“綠色高性能材料應用技術行業研發中心”主任邵景干在埃塞俄比亞作學術報告。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一行訪問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孔子學院。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亞的斯亞貝巴與埃塞俄比亞STADIA工程監理和設計公司簽約并揭牌“大河工坊”。
打造新通道,探索新路徑。11月7日,在非盟總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大河工坊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埃塞俄比亞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推動“職教出海”再啟新征程,河南職業教育“走出去”又添生力軍。
“大河工坊”是我省為推動職業院校“走出去”,以“中文+職業技能”為主要內容,著力打造的一批“小而美”、具有示范效應的“職教出海”品牌項目。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河南交院”)作為全省首批9家“大河工坊”建設單位,揚帆出海,奮勇前行。
近年來,河南交院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秉持“通達于道 造福絲路”教育理念,“職教出海”足跡遍布中東、中亞、東南亞、非洲,在卡塔爾、哈薩克斯坦、泰國、柬埔寨、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立足交通特色辦學優勢,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教隨產出、產教同行”,建設了一批融匯東方智慧與工匠精神的海外工坊,搭建起民心相通、文明互鑒的橋梁,從“走出去”到“融進去”,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享中國職教經驗,培養了一大批國家及海外中資企業急需的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為打造河南職教品牌、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擴大中國職教國際影響力貢獻了“交院力量”。
因勢而行
開展國際合作多元化探索
實地探訪中方企業在建項目、走進當地大學進行參觀交流、悉心講解相關技術和標準……11月初,由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外事處處長、交通運輸部“綠色高性能材料應用技術行業研發中心”主任邵景干領銜的代表團一行,在埃塞俄比亞與各方進行了形式多樣、深入細致的交流探討,為“大河工坊”項目的順利實施、“職教出海”路徑多樣化探索打下了堅實基礎。
多方攜手,“職教出海”結碩果。在埃塞俄比亞,河南交院與中鐵七局埃塞俄比亞公司、溫蓋特將軍理工學院、STADIA工程監理和設計公司分別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在技能培訓、標準制定、技術輸出、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將“河南交院大河工坊”打造為服務中方企業走出去、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陣地,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質量發展。
宣貫標準,推動當地職業教育發展。此前,受中非職業教育聯盟組織邀請,河南交院公路學院院長王永團隊牽頭編寫了《道路建設與維護IV級技術員職業標準》,并獲埃塞俄比亞勞動與技能部認定,成為埃塞俄比亞國家職業標準。
此次,代表團王永教授、劉偉講師在埃塞俄比亞為當地公司技術人員、溫蓋特將軍理工學院學生、中鐵七局埃塞俄比亞公司當地職工等組織了專題培訓,就標準解讀、道路材料技術性能、道橋工程質量控制、項目管理施工養護和新技術應用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和宣貫,成為“河南交院大河工坊”在埃塞俄比亞的首批落地成果,為當地相關技術人員培育和認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揮優勢,推廣學校科創亮點。學校在產學研方面的成果亮點紛呈,尤其是在綠色高性能材料應用技術研究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埃塞俄比亞各方的濃厚興趣。為此,交通運輸部“綠色高性能材料應用技術行業研發中心”主任邵景干受邀作了“玄武巖纖維及其制品在交通工程中的應用”學術報告,介紹了中心發展及相關技術研發與成果應用情況。溫蓋特將軍理工學院師生、中材國際埃塞子公司、河南豫地科技集團第四調查院埃塞分公司等相關人員聽了報告后,一致表示,當地玄武巖礦產資源豐富,玄武巖纖維相關技術在當地一定大有可為,未來將密切交流合作,讓技術早日在當地工程項目中應用落地。
“職教出海”,揚帆起航。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中文+職業技能”大河工坊,是河南交院面向世界講好中國職教故事、傳播中國職教經驗、發出中國職教聲音的生動實踐,未來必將推動雙方交流再上新臺階,因地制宜以技術為紐帶,與目標國職業需求相連接,更好地服務中資企業“走出去”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共同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順勢而為
打造職教“走出去”河南方案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賦予高等職業教育重要使命。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資企業急需一批懂專業、可溝通,深諳當地文化的同時又了解中國文化的高素質、復合型管理人才。“走出去”服務中國企業屬地化發展,蘊藏了中國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中國古話如今正在共建“一帶一路”中散發耀眼光芒。此次埃塞俄比亞之行,邵景干一行對此更是深有感觸。
“目前,埃塞俄比亞的教育體系難以滿足產業一線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當地雇員中文水平與技能有限,影響了中方企業在當地的深度可持續發展,也影響了埃塞俄比亞的工業化和民生福祉。”邵景干說,“中文+職業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既能夠讓更多當地人擁有一技之長、過上富裕生活,又可滿足中方企業用工需求,同時促進埃塞俄比亞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可謂一舉多得。
如何順應需求,在“職教出海”中讓“中文+職業技能”真正落地,培養更多適應最新發展需求的國際化人才?河南交院不斷在探索,一直在路上。
在埃塞俄比亞最好的高等學府——亞的斯亞貝巴大學,邵景干一行深入亞大孔子學院,與孔子學院老師、學生進行了交流互動,了解到這些學生雖然熟練掌握了漢語,但是因為技能欠缺,并不能找到更好的崗位從事高端的技術工作。
如果“大河工坊”與孔子學院牽手合作,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這個想法勢必為孔子學院的持續發展和“大河工坊”的高端建設拓寬新思路。
共建“中文+職業技能”技術驛站。下一步,“大河工坊”將攜手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孔子學院,與STADIA工程監理和設計公司、中鐵七局埃塞俄比亞公司商定,共同開發適應本土特色的職業教育專業標準、培訓標準、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建立專業性的國際技術研發共享平臺,共同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科技合作、文化交流,共建“中文+職業技能”技術驛站,培養更多滿足當地中方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多方合作攜手共同推進。河南交院負責輸出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包括專業標準、核心課程標準、教學模式以及師資隊伍等,幫助埃塞俄比亞院校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孔子學院負責漢語教學和翻譯工作,開展外派教師以及海外本土師資培養,破解中埃雙方交流的語言障礙;埃塞俄比亞溫蓋特將軍理工學院負責提供教學場所、教儀設備;中埃雙方企業負責提供實踐教學場地和就業崗位。
多方各司其職、共同合作,打造一個從培訓到就業的閉環,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和水平,形成促進當地民眾就業、教育體系構建、經濟社會發展,推進中方企業加快項目實施、開拓海外市場的多贏局面,打造“標準引領,授人以漁,語技相長,產教同行”的“職教出海”新通道,為“職教出海”提供獨具特色的河南方案。
乘勢而上
“職教出海”行穩致遠
近年來,得益于國家職業教育國際化協同發展的有力支撐,以及學校職業教育“走出去”實踐更加豐富、立體、全面的目標定位,河南交院充分發揮在汽車技術等交通運輸類專業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突出優勢,持續發力“職教出海”,不斷拓展國際朋友圈,取得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多樣化探索創新成果。
2023年12月,學校與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共建了卡塔爾“愚公工坊”,成為“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批準建設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技能與人文交流人才卡塔爾訓練基地”;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焦宏濤應邀訪問哈薩克斯坦卡斯杰赫納有限責任公司及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經濟大學等4所本地高等院校,與卡斯杰赫納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今年7月,學校與美國雪蘭多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兩校攜手,加強交流互訪、資源共享。
今年10月,河南交院與泰國春武里科技職業學院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建“語言+技能”培訓中心,揭牌“河南交院海外工坊”(泰國基地)。
今年11月,學校依托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等專業獲批河南省首批“大河工坊”職教出海立項建設單位,再次開拓學校國際合作新局面。
近期,學校與柬埔寨工業和科技創新部“中文+職業技能”項目獲批立項;“豫見河南交院 知行中原交通”泰國春武里科技職業學院來華研學團在學習開班……
堅持“教隨產出、產教同行”,聚焦河南省新能源汽車集群重點產業鏈、新型材料集群重點產業鏈,河南交院與國內外企業和學校共商、共建、共享職業教育發展成果,服務中國企業“出海”,助力國際產能合作,探索“走出去”辦學,為合作國家及企業、院校培養輸送一大批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面向未來,河南交院“職教出海”如何更好行穩致遠?
焦宏濤認為,堅持“標準引領”,在培訓具有“中文+職業技能”的本土化人才、持續輸出更多具有河南交通運輸示范效應的國際職業標準和職教經驗的同時,將職業教育標準納入合作國家國民教育體系進而帶動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通過育人模式逐步使合作國產業標準、技術標準向中國標準靠攏,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擴大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推動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為服務國家戰略和企業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撐和保障。
“未來,學校將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大局,持續加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專業、師資及產學研等獨特優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不斷探索‘職教出海’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職業教育力量。”焦宏濤說。
大河奔流,生生不息。在一系列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有益探索和實踐中,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正闊步走向世界舞臺,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一幅職業教育“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的新畫卷徐徐展開。(曹曉萍 劉偉 韓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