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學院始終把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牢固樹立“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理念,創新構建“四個三”工作法,抓實抓細畢業生就業各項工作,全力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一、把握“三個重點”,就業教育不斷提質增效
加強就業育人。學校堅持把就業教育和觀念引導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內容,有機融入“十大育人”體系,通過入學教育、課堂教學、主題黨(團)日活動等,推動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心理教育等深度融合,緊密結合學生專業類型、就業方向和社會職業發展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近3年,學校累計獲批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42項,就業育人實效不斷提升。
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學校針對不同學段年級、學科專業,開展分梯度、貫通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努力構建高水平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規范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個性化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生涯發展意識、生涯建構能力、生涯發展行動力。學校已連續19年組織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培育出了一批國家級、省級比賽獲獎選手。同時,學校注重職業生涯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在2023年河南省首屆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學校參賽教師獲得本科組金獎。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學校堅持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健全創新創業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建強專兼職管理服務隊伍,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和項目孵化,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工商稅務、投融資、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務,吸引和帶動更多畢業生參與創業、實現就業。搭建創新實驗室、學科競賽、項目孵化、成果對接“四個平臺”,開設創新創業“雛鷹班”和“先鋒班”,實行學分轉換,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創業大講堂”活動,舉辦創業沙龍、創客咖啡隨心聊等活動,成效顯著。近三年,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學校學生共獲省級以上獎項28項。學校獲批河南省首批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榮譽。
二、實施“三項行動”,就業引導不斷精細化
實施“基層就業引導”行動。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重大戰略實施,開展就業創業專項教育,教育引導畢業生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責任,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加選調生、特崗教師、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專項招錄、應征入伍等基層就業項目,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學校為有意向赴基層就業的學生量身打造政策解讀、校友分享、暑期走訪等系列活動,提升畢業生基層服務意識和綜合能力。建立定期聯絡機制,關心支持基層就業畢業生成長發展。
實施“榜樣引領”行動。注重典型選樹、榜樣宣傳,以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典型、學校選樹的就業創業典型等45名學生的生動事例為基礎,建設具有學校特色的典型案例資源庫,并充分發揮就業創業不同類型典型榜樣的示范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尋找上岸的他”——就業創業典型宣傳、“研路傳經,筑夢起航”考研經驗交流、“領雁青春”學習分享交流等活動,激發大學生的榜樣效應,有效帶動了就業創業、考研升學率的提升。
實施“就業心理引導”行動。充分發揮“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作用,及時掌握學生就業心理,通過專場輔導、個別談話、心理熱線等方式,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就業心理輔導,幫助畢業生疏解求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情緒,引導畢業生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采取積極的就業行動。
三、完善“三大機制”,助力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深入實施“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健全領導主抓、部門統籌、學院為主、全員參與的“大就業”協同工作機制,確保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到位。壓實“一把手”責任,注重就業工作考評,把就業工作納入二級學院班子和中層干部年度考核、基層黨組織述職評議、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以考核評議促工作落地見效。
嚴格落實就業監測制度。堅持按年度進行就業數據核查,健全畢業生畢業去向登記和檔案轉遞工作制度,建立第三方、學校、學院三級就業監測核查機制,暢通畢業生校內投訴舉報通道,確保就業數據真實有效。
完善招培就聯動機制。構建“信息反饋—問題查找—整改落實”的就業工作閉環持續改進機制,依托第三方評估機構編寫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反饋信息,運用“培養結果”優化招生計劃,運用“教學建議”改進人才培養,運用“就業數據”提升就業質量,確保招生、培養、就業一體聯動。
四、立足“三個維度”,全方位提升就業服務質量
多渠道開拓就業崗位。用好教育部“24365”就業平臺、河南省豫中暨城建類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分市場、校企合作、優秀校友等各類資源,深入挖潛,盡力為畢業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堅持線上線下齊發力,學校每年至少舉辦2場大型雙選會,聯合多地人社局舉辦3場政校企專場雙選會,組織各二級學院累計舉辦30場左右小而精、專而優的招聘活動,組織開展多場次線上招聘活動,推送就業消息6000余條,累計提供崗位信息8萬余個。深入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活動,每年校、院兩級累計走訪企業400余家,深入企業訪需求,拓寬崗位促就業。
全方位推進就業指導。開展就業指導咨詢開放日活動,針對畢業生一對一提供簡歷指導、就業指導、崗位推薦等就業服務,增強學生就業自信和就業能力。同時,組織50余名校內外生涯規劃導師、校友行業咨詢師,幫助學生化解職業方面的困惑,學生滿意度達98%以上。運用信息技術賦能就業指導,優先引進AI職業規劃系統和AI簡歷指導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就業指導服務的有機結合,為全校學生提供更為個性化、智能化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已累計為學生提供AI指導服務近2萬人次,“一對一”就業咨詢及簡歷診斷近400人次。
分類開展精準幫扶。打好幫扶工作“組合拳”,切實做細對學生的分類指導、就業幫扶,對于有就業意向的畢業生,在信息發布、人崗匹配、面試簽約等環節,提供精準的就業指導服務;對于升學深造的畢業生,舉辦考研升學系列講座,學業導師一對一輔導等,著力增強其備考應試信心;對照困難群體就業臺賬,針對未就業的困難學生,認真落實“1對1”“3個3”工作要求,“一人一檔”“一生一策”,深入開展貼心的就業幫扶,為學生就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