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性分析儀、流變儀、相差顯微鏡……走進位于伊利集團創新中心的實驗室,濃濃的科研氛圍撲面而來。戴著眼鏡、身著白大褂的劉華,正仔細核對著電腦里的數據。
“反復查看數據,驗證結果,只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來自無數次重復的實驗。”劉華笑著說。
作為伊利集團乳業技術研究院開放式創新副總監的劉華,已經在奶業產品技術研發一線堅守了18年。在《食品科學》《FoodScienceandTechnology》等專業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并獲得3項行業大獎;編制《超濾牛奶》《風味飲料》等多項企業標準;申請了60多項發明專利,已授權21項,其中《含果蔬顆粒的液態奶制品的生產方法》獲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從業以來,劉華將所學知識和工作實際緊密結合,一直在創新求突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以消費者為中心,是我最大的工作動力。”秉承著這一理念,劉華和團隊常常連續數月走訪市場,廣泛收集信息。2011年,劉華多次深入市場調研摸底,憑借敏銳的洞察力,他發現常溫大果粒乳飲料在消費市場仍是空白。“我們要最大程度地還原真實水果的口感,做一款‘有嚼勁’的果粒飲品。”調研后的劉華暗暗下了決心。
果粒酸奶飲品成功的背后,是艱苦的付出。當時行業內幾乎沒有現成的大果粒原料可以直接使用,為了盡快著手研發,劉華帶領團隊去超市購買多種新鮮水果和水果罐頭,在實驗室里埋頭做起了實驗。雖然實驗進展得十分順利,但是在第一次車間試產時,科研團隊發現果粒破損率非常高,并且口感軟爛,違背了“最大程度還原真實水果口感”的研發初衷。整整6個月,劉華泡在車間里跟果粒“死磕”。“我們多次深入車間,用不同的顆粒、不同的工藝、不同的設備反復做實驗,收集了詳盡數據,通過分析對比所有工藝環節和設備結構,針對給顆粒造成破壞的關鍵設備和工藝,提出了優化改造方案。”劉華回憶說。最終,通過改造設備、優化工藝以及調整配方,劉華和團隊攻克了技術瓶頸,降低了果粒破損率,不但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果粒的完整性,而且口感非常好。在他們的努力下,5毫米大顆粒常溫液態乳飲料達到了上市要求。
這只是劉華參與新品研發的一個縮影。“搞科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份看似簡單的數據結論,往往是舍棄休息、通宵實驗的結果,但我樂在其中。”說起自己的工作,劉華滿臉自豪。
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首創風險原料動態管理“黑名單”模式,對所有原料開展安全及風險評估,有效規避使用高風險原料;建立伊利最大事業部的原料管控機制,規范原料從小試到量產的流程,為新品快速上市提供保障;對標國際標準,提升300多個原料的產品標準……18年來,劉華扎根科研一線,從細節入手,努力用創新來提升產品品質。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以及辛勤的勞動付出,他帶領團隊先后推出金典、安慕希、優酸乳等近200個產品,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多元的需求,助力金典、安慕希和母品牌伊利產品年銷售額均突破200億元,優酸乳品牌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
在劉華看來,能為消費者做出健康營養的產品,是件快樂的事。秉持著這樣的追求,他立足崗位,勇于創新,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閃耀的榮光。2022年,劉華獲得內蒙古第六屆“北疆工匠”榮譽稱號,2023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劉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