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新疆3月26日電 春雷始鳴,萬物競發。在焉耆墾區廣袤的田野上,第二師二十一團正以科技之筆勾勒現代農業新圖景。63臺裝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鋪膜機車加快作業,在農田間織就銀色經緯;396座日光溫室育苗大棚內,水肥一體化管控系統精準滋養著千萬株幼苗;200臺全自動移栽機整裝待發,即將開啟“候鳥式”跨區作業……這幅春耕長卷,處處躍動著科技賦能的強勁脈搏。
北斗導航 織就春耕經緯
鋪膜機正在農田里來回穿梭,鋪設地膜。
已完成鋪膜作業的農田
隨著日均氣溫突破10℃,二十一團搶抓農時開展“科技會戰”。在二十一團八連6830畝耕地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指揮鋪膜機車以厘米級精度鋪設地膜。“每臺機車日均作業量達100畝,誤差不超過2厘米。”八連“兩委”成員夏東說。夏東身兼安全員與質量監督員的責任,每天穿梭在機車陣列間,同步推進1800畝小麥、480畝孜然套種玉米和4500畝辣椒的春耕布局。他的腦海中清晰記憶著墑情監測、農機調度、安全生產等事項,見證著現代農業的精細化管理。
精心育苗 孕育產業希望
蔣修燕(左)正在查看幼苗長勢。
在二十一團八連職工蔣修燕的育苗大棚里,蔣修燕正忙著管理幼苗。這位擁有8座大棚的“育苗專家”,正在為自家70畝地和連隊800畝耕地培育今年的新希望。“我今年培育了2800盤自用苗與3.72萬盤訂單苗,每盤幼苗都需經歷38次精準水肥調控……”在蔣修燕展示的育苗筆記里,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精確到了個位數。
在鄧素芳的育苗大棚里,工人正在為幼苗澆水。
在該團五連,退休職工鄧素芳培育的辣椒苗同樣長勢喜人。據了解,鄧素芳是該連的“育苗狀元”,今年,她培育了3.3萬盤辣椒訂單苗,憑借豐富的育苗經驗和技術優勢,將帶動連隊實現30萬盤育苗規模。這些辣椒苗半數將銷往周邊地方鄉鎮,每盤4元左右的收益讓“小苗苗”長成了“金疙瘩”。
裝備升級 激活轉型動能
新購置的全自動移栽機
在十連,職工張炳金已調試完成新購置的19臺全自動移栽機。張炳金介紹說:“全自動移栽機每天可移栽30畝地,效率是半自動機型的1.5倍。并且,全自動機型最大優勢是栽得深,緩苗快,成活高。”目前,張炳金、張彥海等二十一團農機大戶組建的“春耕服務隊”,已帶著42臺先進設備奔赴庫爾勒市、輪臺縣等地開展跨區作業。據悉,全自動移栽機投用后,辣椒移栽周期將會縮短,為二十一團4.9萬畝色素辣椒移栽搶出關鍵農時。
基建攻堅 筑牢豐產根基
二十一團十連渠道修建現場
在七連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挖掘機正重塑田疇肌理。今春,二十一團實施的1.0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配套建設12.86公里硬化渠系和8座首部泵房14套系統,使灌溉效率大幅提升。二十一團農業助理農藝師劉志平介紹,高標準農田建成后,二十一團4.9萬畝辣椒、1.4萬畝甜葉菊全面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質效將得到根本改善。
從北斗衛星導航的銀色軌跡到日光溫室大棚的精準脈動,從“鐵牛”陣列的轟鳴交響到云端管理的數字神經,二十一團正以“科技春耕”書寫現代農業新篇。當傳統農事遇上現代科技,這片熱土上的春潮,正激蕩出鄉村振興的強勁節拍。(第二師融媒體中心 謝喃喃 何飛)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