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新疆1月23日電 第六師一〇五團圍繞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以連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模式,形成了集鵪鶉種苗、籠具、飼料、技術、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模式,在壯大團場經濟的同時,帶動了職工群眾家門口就業。
1月20日上午,新春走基層記者在第六師一〇五團一連的五家渠大棗溝農業專業合作社鵪鶉養殖棚內,看到一只只體型圓滾的鵪鶉競相啄食,嘰嘰喳喳的叫聲不絕于耳,奏唱著增收致富的協奏曲。
社員李剛剛在養殖棚內撿蛋、運蛋、稱重,包裝后準備銷往各地市場,豐富節日餐桌。
“現在市場穩定,有訂單和統一的收購價。加入合作社之后,大家抱團取暖,闖市場的信心更足了。”五家渠大棗溝農業專業合作社社員李剛剛說。
據了解,五家渠大棗溝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去年6月,占地1800平方米,項目投資180萬元,從事鵪鶉養殖。合作社在喂養、調溫、糞污處理等環節全部實現了自動化。
“現在鵪鶉蛋的日產量在兩噸左右、日銷售量500單,主要銷往烏魯木齊、昌吉、五家渠及周邊團場,目前供不應求。”兵團第六師一〇五團一連連管會連長、五家渠大棗溝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能生介紹。
“鵪鶉蛋營養價值高,快過年了,我過來買一些,再給親戚送一點,支持我們本地的品牌。”一〇五團居民趙梅英說。
五家渠大棗溝農業專業合作社采取連隊黨支部領辦、連隊職工入社的模式運行,現有社員17名,帶動5名團場職工實現家門口就業。
社員工薛心紅說:“每個月可以掙4000多元,而且離家很近,這份工作挺不錯的!”
“今年計劃增加圈舍和鵪鶉存欄量,延伸產業鏈,帶領更多群眾加入合作社,實現共同致富。”李能生說。
“積極向相關部門申請項目支持資金和畜牧貼息貸款,繼續做好服務,讓合作社發展得更好、走得更遠。”兵團第六師一〇五團農業和林業草原中心副主任張玉剛說。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第六師一〇五團堅持黨建引領,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職工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徑,立足資源優勢,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養殖,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讓職工群眾鼓起“錢袋子”,走上“致富路”。(第六師融媒體中心 齊琳潔 朱小麗 杜儀 王雪琪)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