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傳統能源資源大區到國家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從祖國邊疆末梢到“一帶一路”核心區、從傳統的農牧業大區到新興產業崛起之地……在廣袤的祖國西北邊陲,新疆正砥礪奮進、向新而行,鍛造潛力無限的發展新引擎,構筑暢聯歐亞的發展新優勢,書寫波瀾壯闊的發展新篇章。
宏觀著眼新疆,微觀服務新疆,中宏網新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經濟、民生、文旅、生態等方面的發展成就,展現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為大眾呈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新疆。
觀新疆·經濟,發展的脈搏在這片土地上強勁跳動。從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到新興產業的蓬勃興起,從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到創新驅動的深入推進,新疆憑借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政策支持,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時代機遇,不斷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觀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發展的根本追求。一項項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陽,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描繪出一幅安居樂業的美好畫卷。
觀新疆·文旅,融合共進的旋律在此激昂奏響。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壯美的自然風光在這里交相輝映,獨特的民俗風情與現代的旅游服務相得益彰。新疆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也促進了各民族間的文化交融。
觀新疆·生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新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疆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堅守生態紅線,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
中宏網新疆12月31日電 近年來,巴楚縣始終秉持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理念,深度思考生態與發展之間的關系,深入落實保護綠色生態、發展綠色產業、綠色礦產要求,不斷提高“含綠量”,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巴楚。
依托“三北”工程,長達3046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歷經幾代人40余年的不懈努力,被成功“鎖住”實現“合龍”。巴楚縣作為沙漠“鎖邊”工程的參與者,也在這場防沙治沙的阻擊戰中親身感受一場生動的生態課題。
堅持“融”與“合”,加速綠色產業發展。近年來,巴楚縣結合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拓展能源資源領域投資合作,推進一批重點工程和民生項目,更好融入服務國家戰略全局。
“融”發展。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新疆粵水電能源有限公司作為第一批在巴發展的光伏新能源企業,積極踐行“雙碳”目標,聚焦綠色清潔能源主責主業,以產業促發展,以科技促發展,為建設美麗新疆提供堅實綠色能源保障。粵水電預計在巴楚縣共投資建設五期光伏發電項目,投資金額可達182億元,目前,一至四期項目已經并網發電,第五期項目正在建設中,其中,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為307萬千瓦,已建成并網發電裝機規模為147萬千瓦。“這些項目全部建成投產以后,每年可以向全社會提供‘綠電’61.5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11.68萬噸。”新疆粵水電能源有限公司巴楚光伏四電站運維人員馬爾江·肯加別克說。
“合”雙贏。隨著更多新能源項目的深入推進,巴楚縣在光伏、儲能、氫能、充電樁、智能電網等方面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優勢企業,由新疆粵水電能源有限公司投資開發運營的巴楚縣粵水電智慧光伏產業園2.4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成功并網,覆蓋總面積達16656平方米,預計年發電量可達353.98萬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122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225噸。
光伏還能治沙?巴楚縣積極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通過“光伏+特色種植”模式,一片“藍色海洋”光伏電板將太陽能轉化成光能,一片苜蓿綠植將發展勢能轉化為生命動能。光伏板不僅可以降低風速、削弱風流沙的挾沙能力,還能做到像機械屏障一樣防風固沙。苜蓿不僅能防風固沙、降低土壤鹽堿度,還能為當地畜牧業提供飼料,“一張板+一株草”的模式,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加強“監”與“管”,加快綠色生態保護。堅持全縣“一盤棋”,統籌布局、優化調節,通過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生態管理機制,維護自然健康生態。今年以來,巴楚縣在全縣開展春季義務植樹造林、防塵固沙等工作,目前共計種植113萬余株,義務植樹面積達6317畝,預計可以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2萬余噸,釋放氧氣2千余噸。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面積超14萬畝。
“管”有為。自2023年以來,全縣各級有關部門把做好河湖長制、林長制工作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來抓。充分利用新疆生態環境執法一體化平臺,通過實地巡查、聯合排查、暗地取證、監管督導等措施,嚴格監管執法。嚴格落實《巴楚縣河(湖)長制巡查制度》《巴楚縣林長制巡查制度》。政策實施以來,縣域環境空氣質量較以往得到顯著改善,河流水質、湖庫水質、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為優,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向好。嚴格落實《巴楚縣大氣污染防治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根據監測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前三季度全縣空氣質量數據中優良天數較往年顯著提升,6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呈現“4降1平1升”變化。
“監”有力。建立應急減排績效評估機制,委托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完成環境空氣質量定期監測,針對涉揚塵企業、塑料制品行業等涉VOCS問題企業召開整改座談會,加強監管,確保達標排放。安裝污水在線監測裝置,實施網格化線上監測平臺,逐步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續加強工業污水、醫療污水監管。暢通線上“12369”平臺和線下群眾監督投訴渠道,限期辦結,事后回訪。
敢于“謀”和“劃”,聚焦綠色礦產優勢。釩鈦磁鐵礦不僅是鐵的重要來源,而且伴生的釩、鈦、鉻、鈷、鎳、鉑族和鈧等多種組份,應用領域主要有航空航天、艦船制造、冶金化工、交通運輸等,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謀”全局。加快構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新能源全產業鏈建設,推進體現巴楚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闖出新路子、邁上新臺階。
“劃”藍圖。巴楚縣作為國家釩鈦產業聯盟成員之一,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持續加大未知資源勘探力度,就現有資源條件及時向“探轉采”過渡,為交通運輸業、制造業、建筑業等領域貢獻力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礦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促進礦產資源助推巴楚經濟高質量發展。
巴楚“含綠量”體現在生態環境的變化,減少鹽堿地帶面積,提高綠化地帶面積,從鹽堿地向園林城市轉變。多年來,越來越多國家保護動物的足跡出現在巴楚,如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二類野生保護動物紅隼、雀鷹、灰鶴等。巴楚“含綠量”體現在經濟發展的變化,依托資源優勢,巴楚不斷補全健全產業鏈,著力打造優勢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亦步亦趨。
下一步,巴楚縣將持續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做好生態環境建設,將清澈還給河湖,將活力還給生態。(圖 巴楚融媒體中心 熱孜萬古 李常財 文 巴楚縣委組織部 劉趙飛)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