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指揮中心。
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搭建“包法破產智審云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召開破產審判。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發展的金字招牌,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肥沃土壤,是加速資金人才集聚的強大磁場,也是吸引重大項目投資落戶的制勝法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包頭市兩級人民法院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全方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化營商保護體系,維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全力為市場主體營造放心投資、安心經營、發展可預期、公平透明安全的司法環境,以更優營商環境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讓知識產權“真創新”受到法律護盾“嚴保護”
“包頭菲住布渴真心不錯,體驗感很棒!”“大品牌果然名不虛傳!”……今年7月,阿里巴巴旗下首家未來酒店菲住布渴入駐包頭的消息在各網絡平臺傳得沸沸揚揚,引得網友們紛紛前去打卡,讓這家酒店名氣在外,人氣滿滿。但是不久之后,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官方發布典型案例辟謠:“菲住布渴”來包頭了?假的!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樊某某伙同王某、燕某某租用寫字樓,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假冒菲住布渴酒店對外營業,在同一種服務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其行為已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綜合考慮被告人的犯罪情節、非法經營金額及自愿認罪認罰制度等具體情形,決定對三名被告人單處罰金,全部非法經營所得依法沒收并上繳國庫。
“對服務商標施行同等力度的刑法保護,法院的判決體現了對于惡意攀附行為嚴懲的決心。”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梁雪超說:“商標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充分保護商標對于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優化本地區法治化營商環境,激發創新創造內驅力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知識產權侵權現象也層出不窮,給創新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維護市場秩序的需要,更是激勵創新、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為建立長效機制,推進構建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工作格局,9月2日,一場跨呼包鄂烏四市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經驗交流會在包頭市召開,會上四地法院簽署了《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協作意見》,讓知識產權審判成為激勵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一股強大動力。
從推進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實現知識產權案件快立快審,到做實知識產權訴調對接工作,形成預防為先、非訴挺前、訴調銜接的多元解紛機制,再到完善“呼包鄂烏”跨區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機制,激發地區發展新動能……包頭兩級法院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的步伐鏗鏘。
自2022年5月以來,知識產權繁案和簡案審理速度分別提升11.25%和48.04%,平均審理期限縮減至27個工作日,知識產權案件訴前調解536件,調解成功506件,調解成功率94.4%,走在全區前列。
以破產審判“小切口”打造營商環境“大格局”
10月31日,一場由政府、法院、債權人、投資人、破產重整管理人共同參加的項目現場觀摩會開進了“寶鑫廣場”。在親眼看到工程實施進程中的點滴變化,親自了解下一步項目建設情況后,債權人一直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寶鑫廣場項目位于青山區五一市場北,因寶鑫公司長期經營管理不善,財務制度混亂,債權金額高達7.6億元,且債權人人數眾多,處置困難,項目爛尾十余年,2019年11月項目進入破產程序。但在破產企業清算過程中,法院和管理人發現該項目位于核心商業地段,如果按照清算程序進行,除具有優先受償權債權人外,其余普通債權人的債權獲償比例可能為零。為最大程度保護大多數債權人的合法利益,管理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了由清算轉重整的模式。
在“開庭”與“開會”“辦案”與“辦事”“裁判”與“談判”中,黨委、政府與法院聯動,妥善解決設計規劃的變更、產權登記、學區房的建設等問題,最終裁定通過了《包頭市乾潤寶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重整方案》。如今,“寶鑫廣場”項目已重新開工,56戶拆遷戶債權人將全部得到妥善安置,400多戶購房者債權人的債權將全部通過續建房屋得以實現。
這是包頭市首例房產企業破產重整成功案件,也是通過破產程序助力營商環境改善、治理“病患項目”重獲新生的標志性案件。從破產重整到破繭重生的背后,是包頭法院創新推動“立審執破”一體化辦理破產工作,將立案、審判、執行及破產程序的有機融合與高效協同,最大限度發揮破產制度公平清償和挽救重生的制度優勢,以破產處置“小切口”,為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大格局”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破產重整的意義在于為瀕臨破產但具有繼續經營價值的企業增加一次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的機會,通過對企業及經營事業等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重組,保證對債權人的公平清償,以法律手段,挽救企業的營運價值。”市中級人民法院清算與破產庭有關負責人介紹。
一家企業的“死亡”和一家企業的“誕生”同樣重要。破產制度不僅有助于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促進市場出清,優化資源要素配置,還保護了債務人、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在積極挽救困境企業的同時,確保全體債權人能夠得到公平清償。
為此,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組建破產審判庭、“執破融合”合議庭,由專業法官為“病企”“望聞問切”,精準把脈。并先后制定破產案件高效快速審理機制,搭建“包法破產智審云平臺”,撰寫立案、審理、重整、關聯企業合并破產、簡化審理程序、執行移送破產、降低破產成本7個操作指引,呈現出“破產審判工作駛入快車道,破產成本降下去”的良好局面。
以能動執行“最優解”實現企業權益“最大化”
執行是維護市場秩序、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后一道防線……
“裁判文書已經生效,具有強制性,你現在堅持不履行法院判決,法院可以依法查封、扣押、凍結、處分你的財產。當然,我們還是希望你能夠主動履行……”
這是土右法院一次普通的執行日常。因該企業存在失信行為,執行法官多次釋法說理并送達《失信通知書》后,其依舊未履行義務,于是依法將該企業負責人納入失信名單。在被納入失信名單后不久,該企業代表主動聯系承辦法官,目前企業正在和另一企業商談注資事宜,信用懲戒將影響企業擴大經營,承諾會積極履行。但因案件數額較大,難以一次性履行完畢,希望法官能協調雙方進行調解,分期履行。
為了維護申請人合法權益,同時保障被執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執行法官積極推進雙方進行調解,向申請執行人解釋了被執行企業目前面臨的現狀,希望申請人能給予被執行人一定的履行寬限期;并引導該企業申請信用修復,向法院遞交書面申請材料,包括申請書、信用承諾書、證明材料等,通過提前評估、耐心督促、為企紓困等有效方式,努力將涉訴對企業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使得該企業重建信用,安心經營。一周后,該公司也依照承諾按時支付了首批執行案款,案件得到有效化解。
這是基層法院以有解思維創新涉企執行“優解”措施的一個縮影,更是包頭法院加大執行和解力度,靈活運用分期分批履行、財產擔保等方式,兼顧高效執行與企業生存,避免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將“兩難”變“雙贏”的生動實踐。
執行工作既需要春風化雨,也需要雷霆手段。全市法院積極開展涉企案件專項執行,努力打好公平正義保衛戰,維護好企業勝訴權益。
近年來,包頭市兩級法院共開展百日專項整治、暖企助企、金融礪劍等執行專項行動52次,拘留被執行人72人、騰退房屋200余套。加大涉企案件執行力度,2024年,涉企案件執結5248件,執行到位金額36.51億;涉金融案件執結1834件,執行到位金額7.2億。強化善意文明司法理念,靈活采取“查扣凍”措施469件次,助力護企安商。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接下來,包頭市法院干警將繼續一往無前,披堅執銳,抓實“公正與效率”主題,以有解思維為指引,堅持綜合施策、系統治理,護創新、添活力、增動能、優舉措,發力破圈,聞潮而動,乘勢而上,傾心打造讓投資者、經營者放心安心、舒心暖心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以法治之力護航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之夢。(文/圖 記者 王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