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9月17日電 轉眼已到中秋,這段時間里氣溫變化大,有時潮濕悶熱,有時又會突然降溫。在夾雜著暑濕、燥邪的環境下,人體很容易出現感冒、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還有的過敏性疾病也開始卷土重來。面對來勢洶洶的“秋老虎”,泰安市中醫二院假日門診繼續打造好無節假日醫院!中秋節期間不停診,初秋季節請廣大市民注意養陰潤燥養出好身體。
潤燥要養腎陰
傳統醫學講究整體觀,五臟六腑中肺與腎密切相關。燥邪盛時,潤肺的同時不能忘了養腎。因為,秋季容易產生秋燥而傷及陰液,如果本來就是腎陰虛的體質,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出現夜間口干、手足心熱、盜汗等癥狀。
中醫有“久病及腎”的概念,任何一個臟腑如果用的時間長了或強度太大了,有了過度損傷或消耗,最終都會引發腎虛。
天氣干燥注意護眼
干燥的氣候下,有一種疾病非常高發,那就是干眼癥。中醫稱干眼為“白澀病”,認為本病多與肝、腎、肺、脾有關。由于邪熱留戀、肺陰不足、肝腎陰虛、氣血虧虛等導致津液不能輸布潤澤五臟,上榮于目而致目失濡養。
如何防治干眼癥?專家建議:
保證充足睡眠,別熬夜,避免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或看電視。
要多吃新鮮蔬果,多飲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室內若干燥,建議放盆水增加濕度。
要勤動眼,沒事“眨眨眼”這個動作能讓眼睛得到保濕。
此外,還可以喝枸杞菊花茶。取枸杞10克、菊花10克,開水沖泡飲用。
在中醫藥方面,治療眼部疾病,往往從肝腎入手,臨床上常用杞菊地黃丸,它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了枸杞子和菊花兩味中藥,對于肝腎陰虧引起的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等效果不錯,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