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5月14日電 近年來,臨沂市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功創建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典型城市,國家城市信用監測綜合指數排名位于全國第一方陣,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信用支撐。
5月13日-14日,“向‘信’而行 ‘誠’勢而為”山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題采訪團一行來到臨沂,走過河東區瑯琊古城、蘭山區順和國際智慧物流園、沂水縣院東頭鎮四門洞村等地,見證“信用臨沂”的文明誠信社會風采。
“臨沂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是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臨沂站、臨沂市‘金改試驗區’綜合信息載體、山東省財政廳認定的地方金融科技平臺、臨沂市政府重點培育的地方征信平臺。”平臺工作人員介紹道。
臨沂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開設商城專區、新型農業主體專區、綠色金融服務專區、擔保專區、美德積分金融轉化專區、工業投融資服務專區、重點項目推介專區、股權融資、供應鏈金融專區9大特色專區服務,在物流優勢放大、鄉村振興服務、綠色項目支持、重點項目融資、融資結構優化、經營數據賦能等方面靶向發力,形成助力發展勢能。特色專區活躍度不斷提升,授信服務不斷優化,日均授信360.73萬元。截至目前,特色專區合計已形成項目數量千級、主體數量萬級、授信額度百億級的服務效能。
同時,平臺探索建立具備信息完整準確、更新及時高效、政策匹配智能優勢的征信管理服務新模式,旨在解決或緩解由于信息不對稱、非充分競爭、風險管控薄弱等問題造成的融資低效率。
誠信不僅體現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上,還體現在文化建設上。“管鮑分金”的故事,被大眾所周知,這則故事詮釋了“情比金堅、義比利重”的深厚友誼,被后世稱為“管鮑之交”,成為千古佳話。采訪團一行來到河東區瑯琊古城“管鮑分金館”、觀塘“契約文化館”,見到的便是“不占別人便宜,事事為他人考慮”的交往之道、“一口唾沫一個釘”的契約精神。誠實守信的商業文化在這里源遠流長、不斷發揚光大,情義、信用也成為“儒商”文化的重要底色,也是幾千年齊魯文化留下的精神資產。
隨后,訪團一行走進蘭山區順和國際智慧物流園參觀中國物流之都展覽館。“園區成立誠信管理辦公室,篩選符合誠信標準的物流企業簽訂誠信承諾書,在構建園區信用體系的基礎上,對商貿物流活動進行風險兜底,真正做到‘物流+信用’高效賦能。”園區的工作人員告訴采訪團的成員們。
園區還與銀行、保險公司開展戰略合作,推出方圓供應鏈管理平臺,“你發貨、我付款”,創新開展代收貨款先行墊付業務,對誠信體系再次進行升級。通過運用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慧科技,為客戶提供資產數字化服務,進行數字信用畫像,核定授信額度,實現數據在金融領域增信賦能。
采訪團一行來到沂水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美德信用“小積分”激發鄉村治理“大能量”的院東頭鎮四門洞村。據悉,院東頭鎮四門洞村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建設村之一,2023年以來,該村堅持將美德信用建設融入日常,切實用美德信用小積分夯實了村莊文明發展之路。
“居民可憑積分按照1分=1元的標準在村內美德信用超市兌換物品,除享受加油優惠、購藥優惠、購物優惠、評先樹優等11項縣級激勵政策外,還能在本村取水站、民宿等消費時享受折扣優惠,真正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美德信用紅利。”院東頭鎮四門洞村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讓居民‘有里更有面’,村里每季度還會為A級及以上美德信用戶懸掛門牌,今年以來已為26戶懸掛門牌。通過一系列舉措,居民切身體會到了美德信用的‘價值感’。”
同樣將美德信用融入村居治理,把道德激勵融入生活日常的還有院東頭鎮佟家莊村。佟家莊村在本村的美德廣場設置了美德信用二維碼墻,掃碼便可查看村內個人的美德信用積分、等級、加減分明細、享受的政策優惠等。并與村內小賣部、理發店、水站等簽訂協議,設立了玉亭美德信用超市、取水站、農資超市兌換點、理發店等多元化美德信用應用場所,村民可憑借美德信用積分卡足不出村即可兌換物品、享受服務。
院東頭鎮為民加油站則本著貢獻社會、服務大眾的原則第一時間報名參與到全鎮美德信用建設中去,成為全鎮首批美德信用建設的共建單位之一。獲評信用等級A、AA、AAA級的信用居民可憑借信用二維碼到本加油站即可享受到每升優惠2毛、4毛、6毛的優惠。
據悉,通過美德信用建設帶動,加油站積極鼓動了本企業工作人員投身鎮域發展,開展路域清掃、防溺水巡邏,為來往顧客提供免費熱水熱飯、刷車、汽車維修等服務,并有效解決當地3名留守婦女實現再就業。
山東蒙山龍霧茶業有限公司是位于院東頭鎮的美德信用AAA級企業,一直以來秉承著“依法守信,厚德篤誠;顧客至上,質量為本”的發展理念,經過多年努力,先后榮獲全國農村創業園區和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站、山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等榮譽稱號。
不僅如此,企業的健康發展有效助力了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并帶動群眾就業870人,茶農年均增收1萬余元,實現了共同致富;吸引游客10萬人次,同比增長65%;接待傳統文化研學團隊50余個,舉辦茶文化技術培訓班30余場,增加經濟收入100余萬元,同比增長30%,走出了一條“美德轉化信用、信用促進發展”的特色創新之路,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良性循環。
5月14日下午,采訪團一行來到了臨沂市的最后一站,費縣智慧城市運營中心。“費縣立足城市管理工作實際,與美德信用建設有機結合,推行了城市管理+美德信用轉化工作,廣泛引導城區沿街店鋪業主、執法隊員、社會群眾、金融部門、相關企業共同參與,構建了自主管理、向善而行、多方受益、聯動共贏的生動局面。”費縣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道 。
費縣利用信息化技術支撐,搭建了1個平臺、3個終端的“1+3”美德信用轉化系統。1個平臺,即費縣綜合執法管理平臺;3個終端,即美德“城”信碼、“費縣移動執法”手機APP、微信服務號。執法隊員利用“移動執法”手機APP掃描店鋪門前的美德“城”信碼,按照賦分標準進行積分認定,消費者掃描二維碼進行滿意度評價,共同完成店鋪積分。量化積分不定期上傳,由美德信用轉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利用管理平臺對積分結果進行匯總評定星級,在微信公眾號進行公布,接受群眾查詢、監督。此外,還通過城區電子屏等進行更廣泛的公示,確保積分認定公平、公正、公開。不同星級店鋪,可享受不同檔次的“美德店鋪信用貸”利率優惠,以及購車、景點免費講解、購書打折、購物折扣等優惠服務。
經過兩天時間的深入采訪與實地考察,采訪團一行見證了臨沂市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創新模式,到智慧物流信用監管的改革實踐,再到美德信用“小積分”在鄉村治理中的廣泛應用,臨沂市正逐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信用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