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河南4月18日電 鶴壁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受理服務中心聚焦外賣騎手、網約配送員、網絡主播等新業態群體維權痛點,創新構建“速裁專窗+數據協同+多元共治”的立體化仲裁體系,實現爭議高效化解、權益快速維護,為新業態從業者打造全鏈條權益保障網絡。
“三優先三同步”機制:群體維權駛入快車道
“早上立案下午調解,沒想到這么快拿回血汗錢!”30名外賣騎手因APP突然封號導致三個月工資被扣,集體涌入仲裁立案窗口。仲裁機構立即啟動“新業態速裁專窗”,當日完成證據審查與立案登記,聯合工會調解員開展現場調處,促使平臺方48小時內全額支付欠薪。
這一高效處置得益于鶴壁市推行的“三優先三同步”機制:建立優先受理、優先調解、優先審理綠色通道,將傳統60日仲裁流程壓縮至7日內;借助“調裁同步推進、部門同步聯動、權益同步保障”的協同模式,運用“一案雙書”制度固化調解成果,配套線上協商與信用懲戒措施,實現欠薪問題“一站式”化解。針對平臺用工特性開發的“要素式裁決模板”,將常見爭議歸納為勞動關系認定、加班費計算等12類要素,使案件審理效率提升40%。
“三維穿透法”:揭開隱蔽用工面紗
“多虧了‘數據鐵證’,終于證明我和平臺的關系!”網約配送員老張的經歷頗具代表性。面對平臺以《個人承攬協議》規避用工責任的行為,鶴壁市創新實施“用工關系三維穿透法”:一查算法規則,深入分析平臺的派單邏輯、獎懲系數等,看這些規則是否對勞動者形成實質性控制;二核管理強度,核查平臺對勞動者的工時控制、行為約束情況,比如是否存在強制在線時長、特定工作區域限制等;三驗經濟依附,研究勞動者的收入構成、裝備依賴程度,判斷其對平臺的經濟依賴關系。
同步出臺的《關于認定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的意見》明確“算法黑箱不得對抗勞動權益”等規則,有力地倒逼平臺整改不合規協議。該機制實施以來,已成功穿透認定多起隱蔽勞動關系案件,從根源上規范新業態用工關系,使得隱蔽用工的違法違規行為無所遁形,有效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新就業形態健康有序發展。
“1+3+N”體系:構建權益保障共同體
“工會調解員+仲裁員聯合上門,事情當場就解決了!”某直播基地20名直播遭遇分成款拖欠,仲裁機構立即啟動“流動仲裁庭”,聯合監察支隊、工業園區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現場舉證、質證、調解,6小時促成企業支付欠款并簽訂集體調解協議。
這一創新實踐依托鶴壁市構建的“1+3+N”協同治理體系:以仲裁機構為核心,聯動工會、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行政執法部門三方力量,接入大數據管理等N個技術支撐平臺。通過“流動仲裁庭”“24小時云調解”等載體,在產業園區布設“智慧仲裁驛站”,勞動者掃碼即可生成標準化申請書、證據目錄,87%簡易案件實現“當日受理—調解—履行”閉環處理。體系運行后,新業態群體性勞資糾紛同比下降56%。
“全鏈普法行動”:為新業態勞動者撐腰
“以前總怕自己哪里做錯違反規定,現在懂法了,心里踏實多了!”外賣騎手小王感慨道。新業態從業者工作流動性大、時間碎片化,法律知識普遍較為欠缺,這也導致他們在權益維護時常常處于被動。
為扭轉這一局面,鶴壁市構建“線上+線下+辦案”立體普法體系破題。線上打造“指尖普法站”,在短視頻平臺推出《入職避坑指南》《離職權益清單》等系列情景短劇,將勞動合同簽訂、社保繳納等高頻問題轉化為通俗案例,通過情景再現、專家解讀等形式,讓法律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接受。線下實施“送法上門”工程,組建由仲裁員、律師組成的普法輕騎兵,在外賣站點、物流園區開設“午間法治課”,通過“騎手超時扣款”“平臺封號賠償”等真實糾紛以案釋法,同步發放《新業態維權百問》口袋書。仲裁機構建立“庭審即課堂”機制,在案件審理中嵌入法律知識講解環節,用鮮活的裁判案例實現普法教育。通過全流程覆蓋的法治浸潤,新業態勞動者維權意識顯著提升,為構建新型和諧勞動關系筑牢法治根基。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