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萬噸再生鋁閉環與5項國家標準背后的綠色革命
2025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預計突破10萬億元,但在被列為“卡脖子”的多項關鍵材料中,國產化率不足30%。鋁,作為全球產量第一、廣泛應用于交通、新能源、電子和航空航天的基礎金屬,正面臨高端合金和再生利用領域被歐美日技術壁壘長期圍堵的挑戰。
隨著全球制造升級和能源轉型浪潮涌動,誰能掌握下一代鋁材料標準,誰就將占據新能源汽車、5G設備、特高壓輸電等戰略領域的制高點。
創新新材,作為中國高性能鋁合金材料的領軍企業,正在成為全球鋁材料價值鏈中的關鍵“發言人”。它是創新集團的核心子公司——一家全球領先的綠色鋁科技產業集團,也是全球最大的鋁下游制造商之一。
創新集團旗下擁有20余家子公司,員工超過兩萬人,業務涵蓋高性能鋁合金、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及再生鋁回收,產品遠銷亞洲、歐洲及北美市場,連續八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創新新材以強大的研發能力和綠色制造實踐,驅動中國鋁業從傳統制造向“科技金屬”轉型:
1)年產能超百萬噸,
2)2024年再生鋁綜合用量達121.09萬噸,單千克產品碳減排達13.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
3)參與制定5項國家級再生鋁行業標準,其中一項榮獲全國技術標準一等獎,推動行業節能減排門檻升級。
綠色制造:鋁業的能源革命
鋁業是高耗能、高碳排行業的典型代表。創新新材率先布局綠色能源,對旗下14個工廠園區進行全綠電覆蓋改造,利用光伏、風能和水電替代傳統電力。
生產環節中,熔煉作為能耗和碳排的重頭戲,創新新材逐步推進技術迭代:
1)普通熔煉爐升級為蓄熱式燃燒爐,天然氣用量減少42%;
2)進一步引入雙室爐與煙道余熱回收技術,單噸產品能耗再降36.4%;
3)最終采用電磁感應爐結合預熱處理系統,將能耗、燒損和排放降至行業極限水平。
這一系列技術突破,使創新新材成為行業綠色制造的標桿企業。
全生命周期零碳閉環:再生鋁技術的行業顛覆者
創新新材打造三級閉環回收體系,涵蓋自有產線回用(40.3萬噸)、工業余料回收(6061/6063合金回收率達75%)以及市場廢料溯源,構筑完整綠色循環鏈。
公司聯合國內多家頂尖高校及行業巨頭,攻克鋁塑高效分離、合金成分精準控制、漆層熱解等全球難題,成功實現>90%的雜質去除率,提純出99.9%高純鋁。
2024年,再生鋁綜合用量達到121.09萬噸,較傳統火電鋁每千克減少13.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排放。
這一技術領先優勢也獲得國際權威認證:13款產品獲UL全球回收材料認證,7款通過SCS回收成分認證,GRC4.0認證覆蓋100%鋁棒產品。
高端鋁合金:驅動未來科技產業的“骨骼”與綠色材料革新
創新新材深耕細分應用領域,開發多款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助力3C電子消費品、汽車輕量化、特高壓輸電、高強高韌合金及再生鋁材料的技術升級與市場突破,推動鋁合金向“科技金屬”邁進。
在3C電子領域,創新新材提供具備卓越電磁屏蔽、優異散熱性能及輕量化特性的專用鋁合金,滿足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及可穿戴設備對性能和手感的苛刻需求,助力終端產品在高密度集成和輕薄化設計中實現性能突破。
汽車輕量化領域,創新新材研發的高強度、高延展性鋁合金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車身、底盤及電池殼體,顯著減輕車重10%-20%,有效提升續航里程與安全性能,推動汽車行業綠色轉型。
特高壓輸電線纜所需的高強度與高導電性鋁合金,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保障。創新新材開發的特高壓鋁合金材料成功解決了強度與導電性兼顧的技術難題,提升線路承載能力和輸電效率,確保長壽命穩定運行。
針對航空航天及軌道交通等高端制造需求,創新新材打造了多款高強高韌鋁合金產品,兼具優異抗沖擊性與延展性,滿足極端工況下的安全與耐久要求,推動中國制造邁向全球高端產業鏈。
在綠色循環領域,創新新材構建了全球領先的再生鋁閉環體系,憑借自主研發的鋁塑高效分離與99.9%高純鋁提純技術,實現廢舊鋁材的高品質回收利用。2024年再生鋁綜合用量達121.09萬噸,顯著降低碳排放,助力行業實現全生命周期零碳目標。
這一系列細分領域的技術突破與應用示范,不僅提升了材料性能和綠色環保標準,更奠定了創新新材作為中國“科技金屬”定義者的行業地位。
數字化智造:開啟鋁業質量與效率的雙重革命
創新新材推動生產數字化轉型,引入MES全流程質量追溯系統,實現“原料檢驗→過程參數監控→成品自動檢測”的閉環管控,缺陷率降低50%。
通過路徑優化算法,倉儲周轉效率提升3倍,打造了行業領先的高度柔性化、數字化“未來工廠”,極大提升產品穩定性和交付效率。
話語權躍升:中國鋁材料的規則制定者
憑借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突破,創新新材參與制定5項國家級再生鋁行業標準,推動行業能耗及碳排門檻提升,成為全球高端鋁材料產業規則的重要制定者。
當再生鋁技術助力廢棄資源重獲“高端生命”,當創新合金成為科技時代的基礎骨骼,創新新材不僅是產業鏈的核心供應商,更是中國鋁業全球話語權躍升的關鍵力量。
未來展望:材料定義權的終極考驗
2023年中國新材料產業規模已達7.9萬億元,2025年預計突破10萬億元。在新一輪全球產業鏈重構中,能否定義新材料標準,成為中國制造業與全球市場博弈的關鍵。
創新新材正握緊“科技金屬”的話語權,推動中國鋁產業走向高端、綠色、數字化,塑造未來全球價值鏈新格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