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鎮洋發展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擬推動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換股方式吸收合并鎮洋發展。
穩健運營與長期分紅
作為一家成立近三十年的國有控股企業,浙江滬杭甬自1997年在港交所掛牌以來,便以經營穩健著稱。公司主營高速公路的投資及運營,26年來,從未間斷的年度現金派息累計超過320億元人民幣,是其IPO募資額的8倍有余。近五年,其年度現金分紅從2020年的15.41億元一路穩步提升至2024年的23.07億元,這種延續性和可預期性,為股價提供了堅實的安全墊。
從財務數據看,浙江滬杭甬的實力不可小覷。過去兩年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始終不低于10%,同時盈利能力穩中有升: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69.65億元,股東應占溢利(歸母凈利潤)52.24億元;2024年營業收入增長至180.65億元,同比增長6.48%,股東應占溢利也增至55.02億元,增幅5.32%。充裕的經營性現金流不僅保證了分紅的可持續性,也為未來的資本開支和潛在擴張提供了資金保障。
短期波動無礙向上趨勢
公告發布次日,浙江滬杭甬股價出現下跌。市場的擔憂或源于被吸收合并的鎮洋發展盈利能力遜色于合并方,可能攤薄合并后整體利潤。鎮洋發展2024年營業收入28.99億元;歸母凈利潤1.91億元,同比下降23.21%,與浙江滬杭甬的體量和盈利水平確實有明顯差距。這種短期的市場反應其實在類似案例中很常見——2020年,H股上市公司中國能建通過換股方式吸收合并A股上市的葛洲壩,實現“A+H”整體上市。消息初期市場關注換股溢價與短期攤薄,對股價造成一定沖擊。但憑借央企背景、協同效應預期及融資平臺拓展,合并完成后整體競爭力與估值中樞明顯提升。
同樣的情況還曾發生在2022年中航電子吸收合并中航機電這一性質更接近的案例中——同為體量懸殊、強方吸收弱方,且合并方基本面穩健、主業集中。市場在消息初期也曾擔心合并會攤薄中航電子的盈利能力,股價短線承壓。然而,憑借中航電子穩健的財務狀況和較高的ROE,以及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預期,交易推進過程中市場情緒逐步修復,合并完成后股價回升,并在協同效應釋放的推動下走出新高。
從資本平臺到未來格局
從戰略層面看,此次吸收合并的背后,是浙江滬杭甬對資本平臺的深度布局。公司形成“A+H”雙平臺架構,不僅有望提升在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還將拓寬融資渠道,為未來在高速公路建設、并購及多元投資方面提供更大靈活性。對于股東而言,無論是內資股東獲得估值重估,還是H股股東享受持續分紅與穩健經營,這一交易都蘊含著長期利好。
回顧浙江滬杭甬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其核心競爭力不僅在于掌握優質高速公路資產,更在于穩健而可持續的經營哲學。此次吸收合并鎮洋發展,短期內或許會帶來市場波動,但從長期來看,這是一場以資本運作為抓手的戰略升級,同時保有對主營業務的聚焦與盈利能力的自信。待交易完成,隨著整合效果顯現,浙江滬杭甬有望繼續鞏固行業領先地位,為股東創造更多持久而可觀的回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