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至17日,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賽道上,一群特殊的“運動員”展開了激烈角逐。在這里,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僅定格了“中國隊1:0戰勝德國隊”的足球決賽激情瞬間,更向世界宣告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曾停留在實驗室框架中的人形機器人,正大步邁向真實世界的競技場。
這場史無前例的運動會,不僅是全球頂尖機器人技術的一次集中檢閱,更清晰地折射出中國在人工智能與高端制造交匯點的強大勢能。當我們將目光從賽場上那些奔跑、跳躍乃至笨拙摔倒的機器人身影,投向其背后龐大的產業生態時,一幅由前沿科技、實體制造與前瞻性資本共同繪制的“中國智造”宏偉藍圖,正徐徐展開。
作為這一藍圖的深度參與者,坤元資產正與其FOF生態圈伙伴一起,為奔跑的人形機器人注入關鍵動力,共同見證“中國智造”的拐點時刻。
26名冠軍在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閉幕式上集體亮相
從極限之巔到真實戰場的“雙軌演練”
本次運動會為人形機器人設置了一場嚴苛的“雙軌演練”。它既有復刻人類體育的“極限競技”,用以丈量技術潛力的“天花板”有多高;又開創了模擬真實世界的“場景賽”,用以檢驗其商業化落地的“地板”有多堅實。這不再是單一維度的技術比拼,而是一場從“潛力”到“實力”的全面演練。
第一條軌道,是對物理極限的叩問。賽場上,百米沖刺、立定跳遠、5V5足球賽,每一個項目都是對機器人運動控制能力的極限拷問。百米沖刺,考驗的是電機峰值扭矩與步態算法的最優解;而1500米長跑,則是一場關于能源管理、散熱效率和長時動態平衡的“馬拉松”,這種對穩定性的要求,遠比瞬間爆發更接近真實應用。
挑戰的維度,更從個體智能躍升至群體博弈。從單兵作戰的田徑項目,到需要復雜群體協同算法與即時通訊能力的5V5足球賽,考驗的是機器人的“團隊意識”。當機器人開始表演“自由體操”和“武術”時,挑戰的邊界甚至超越了物理,觸及了“藝術表達”的邊緣。這背后,是動作捕捉技術、數據驅動的訓練模型以及全身柔性控制的巨大進步。
第二條軌道,則決定了夢想照進現實的速度。如果說極限競技定義了夢想的高度,那么“場景賽”則決定了通往夢想的路徑。賽場被精心布置成工廠、醫院、酒店等真實生產生活環境。在“倉儲混料分揀”中,機器人需在復雜的貨架間自主導航,精準識別并抓取不同形狀的物料。在“醫藥拆藥分裝”中,它們要處理藥板上那種高反光、難以識別的鋁箔包裝。
人形機器人在醫藥場景下20分鐘內完成配藥
這些看似細微的挑戰,卻直指商業化落地的核心訴求。2025年以來,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訂單增長顯著,市場的關注點已悄然從技術參數轉向實際應用的交付能力。工業制造、導覽服務、科研教育、康養陪護成為最主要的應用方向。2025年上半年,公開披露的人形機器人中標項目已超過83個,合同總額近3.3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數量與金額均有顯著提升。
這場“雙軌演練”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觀察人形機器人產業最真實的坐標系。它既展示了令人熱血沸騰的未來潛力,也揭示了通往商業化必須腳踏實地邁過的每一級臺階,行業應用也正從“展示”逐漸走向“實用”。
從潛力賽道到黃金產業的“生態擴容”
人形機器人是典型的“技術聚合體”,任何一個環節的短板,都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當賽場上機器人的精彩表現博得陣陣喝彩時,它們背后是一個龐大、精密且環環相扣的產業生態系統在給予支撐。
例如,人形機器人的“大腦”,是云端大模型與本地的邊緣計算芯片,負責決策與學習能力;它們的“眼睛”,是激光雷達與3D視覺傳感器,賦予其感知世界的能力;它們的“神經系統”,是遍布全身的力矩與位置編碼器,實現精準的姿態反饋;而它們的“肌肉”與“骨骼”,則是高性能伺服電機、高精度減速器和輕量化新材料,共同構成了其運動的基礎。
因此,未來的競爭絕不是單一企業的單打獨斗,而是整個產業鏈生態的深度博弈。本次運動會中國隊的優異表現,正是中國近年來在這些基礎領域厚積薄發的成果體現。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完善的制造業產業鏈,能為機器人硬件的快速迭代和成本控制提供無可比擬的優勢,更在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強化學習等軟件算法領域實現了與世界前沿的同頻共振。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從模仿式創新轉向原創性、顛覆性創新階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長期支持已成為推動科技產業化的關鍵力量。在這條充滿挑戰的賽道上,尤其需要具備遠見的“生態構建者”,尊重技術的復雜性與產業的長期性,愿意耐心布局。坤元資產借助其獨特的FOF生態圈,其瞄準的目標并不限于投資宇樹科技、優必選等耀眼奪目的“整機明星企業”,而是深入到這些企業背后的每一個核心環節,致力于培育一片能夠持續孕育冠軍的“沃土”。
目前,在坤元資產FOF生態圈伙伴中,既有為機器人“大腦”提供云端大模型的智譜AI,供應本地邊緣計算芯片的“愛芯元智”,還有提供“雷達傳感器”的禾賽科技與速騰聚創,以及解決機器人運動控制、伺服驅動問題的固高科技……這張覆蓋機器人核心產業鏈的生態網絡,充分展現了其深遠布局與精準洞察。
從機器人運動會到大國博弈的“未來信號”
人形機器人被譽為“人工智能的終極載體”。它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風向標,更將在未來深刻地重塑全球產業鏈和我們的生活方式。本次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無疑就是中國向世界釋放的一個強烈信號: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過去的追趕者正逐漸展現出“領跑”的潛質。
清華火神隊(身著紅色隊服)在5V5足球賽決賽中激烈比拼再次奪冠
在本次運動會的“人機對抗性”項目中,5v5足球全程由AI算法自主控制,無需人工操作,清華火神隊1:0戰勝德國戰車隊,再次將世界冠軍收入囊中;3v3對抗中,中國農業大學山海隊擊敗德國隊。中國隊在足球項目戰勝傳統工業強國德國,其象征意義不言而喻。自組織、多體協同、實時策略的完成度,意味著中國人形機器人在“復雜協同”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
此外,在1500米、400米、4x100米等徑賽中,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憑借其卓越的硬件性能和運動控制算法,幾乎包攬了所有徑賽金牌。其創始人王興興坦言,在1500米比賽中使用遙控器,是為了在速度上更多地發揮機器人的性能,最終跑出了3.8米/秒的平均速度。這代表了當前人形機器人硬件與控制技術所能達到的頂尖水平,是“身體”運動能力的直觀體現。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從賽場上的“高光時刻”到產業化的“星辰大海”,依然道阻且長。正如本次比賽暴露出的諸多技術瓶頸:在被譽為最殘酷項目的100米障礙賽中,高達75%的參賽隊伍未能完賽。這說明,未來行業還需要在核心部件自主化、AI算法的泛化能力、機器人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以及商業化應用的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已圓滿落幕。這不僅僅是一場賽事的結束,更是我們踏上星辰大海征途的嶄新開始!我們所見證的,不僅是人形機器人風馳電掣的奔跑,更將是中國科技產業迅猛崛起的壯麗畫卷。展望未來,依托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廣闊的應用市場以及日趨成熟的“科技+產業+資本”生態閉環,“中國智造”必將贏得屬于自身的輝煌未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