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輕量化、低碳化、低成本已成為行業競爭的焦點。然而,隨著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快速迭代,銅作為電氣系統的核心材料,其用量激增,資源瓶頸與成本壓力日益凸顯。據統計,一輛純電動汽車的用銅量高達60公斤以上,是傳統燃油車的3至4倍。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銅資源卻嚴重依賴進口,年缺口達80萬噸,資源安全與供應鏈穩定性面臨嚴峻挑戰。
在這一背景下,“鋁代銅”成為行業尋求材料替代的重要方向。鋁材具有價格低、密度小、儲量豐富等優勢,但其在導電性、抗蠕變性和電化學腐蝕等方面的性能缺陷,尤其是應用于汽車低壓線束系統時存在的可靠性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決,成為制約其規模化應用的“卡脖子”難題。
作為高端合金材料研發與制造的領軍企業,博威合金攜手全球連接技術巨頭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聯合金發科技、Komax等產業鏈頭部企業,組建“鋁創多贏生態圈”,歷時兩年攻關,終于在今年實現了鋁代銅技術的歷史性突破。
博威合金板帶副總裁孟祥鵬表示:“鋁代銅不是簡單的材料替換,而是一場基于底層材料創新的系統性革命。”公司通過原子級設計的鋁合金材料,從根本上解決了鋁材在高溫下的蠕變失效和與銅連接時的電化學腐蝕問題。新型鋁合金在180℃高溫下仍保持穩定的力學性能,蠕變性能接近純銅水平,徹底消除了因材料變形導致的連接松動和電阻升高風險。
圖源:TE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博威合金長達六年的數字化研發投入。公司融合知識圖譜、計算仿真、機器學習與數字孿生等AI技術,構建了專屬的AI人工智能應用大模型。該模型整合了博威合金多年的材料數據與海量外部數據,能夠快速推薦合金配方與工藝路線,大幅縮短研發周期,提升材料設計的精準性與響應速度。
圖源:博威合金
此外,博威合金建立了從原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全流程數字化質量追溯系統。一旦出現材料失效,可通過云端數據鏈快速定位批次、工藝環節甚至具體料號,極大提升了質量管控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鋁代銅技術的成功商業化,將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據測算,全面推廣后,每車可降低用銅約10公斤,成本下降10%,整車減重顯著,同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5萬噸。以當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計算,該技術有望開辟360–480億元的低壓線束新材料市場空間。
更重要的是,鋁代銅將有效緩解我國銅資源對外依存度過高的戰略風險,推動產業鏈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型,高度契合國家“雙碳”目標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博威合金與TE的合作模式,為行業提供了“生態圈共創”的成功范本。孫曉光強調:“單打獨斗無法解決系統性問題。只有聯合材料、設備、連接器、線束等各環節的頭部企業,才能實現技術閉環與快速落地。”
博威合金不僅具備材料端的核心研發能力,更通過成立技術市場部門,跨領域吸納電氣、機械、材料等多學科人才,推動從“產品導向”向“場景解決方案”轉型,真正實現以客戶需求驅動的協同創新。
目前,博威合金的鋁代銅材料已在多家主流車企及Tier 1供應商中進入驗證階段,預計2026年底可實現量產上車。公司還將持續拓展鋁代銅在高壓線束、高速高頻線纜等更多場景的應用,進一步釋放材料替代的潛力。在銅合金主業穩健增長的同時,期待“鋁代銅”能開辟新材料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
展望未來,博威合金將繼續以數字化研發為引擎,以材料創新為核心,推動汽車制造業從“資源依賴”向“技術驅動”轉型,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競爭中占據制高點提供關鍵材料支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