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于2025年8月5日發布中期業績公告,上半年實現經營收入2.589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1.8%;毛利1.776億元,同比上升2.4%,毛利率提升至68.6%。公司擁有人應占全面收益總額達1240萬元,同比增長45.9%,歸母凈利潤1240.2萬元,同比增幅達58.74%。董事會宣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15港元,反映現金流狀況改善,貨幣資金較上期末增加20.48%。業績增長主要源于線上電商渠道的強勁表現,尤其是抖音、快手等新零售平臺的直播營銷及會員私域運營策略,抵消了傳統線下渠道的階段性壓力。
當前,碧生源的技術轉化與渠道創新形成協同效應。線上電商通過“四茶+藥品+新品”三條業務線統籌運營,2025年三八節單場直播GMV突破2000萬元,會員私域復購率提升至34%。線下渠道則優化批號管理,嚴格執行“近期先出”原則,避免效期損耗。產品結構上,以奧利司他為核心的減肥藥品收入同比增長15.0%至9440萬元,而傳統常潤茶、常菁茶、纖纖茶、清源茶及潤元茶“五茶”收入基本穩定,顯示業務重心向高增長品類轉移。研發戰略仍聚焦三大方向,產學研融合、合規性維護及知識產權轉化。
首先在產學研領域,碧生源以科技部“中醫藥現代化專項”為科研載體,聯合北京工商大學研究團隊,對旗下核心產品常潤茶與常菁茶展開深度功效機制研究。針對常潤茶,研究團隊通過動物實驗模型與腸道菌群宏基因組分析技術,系統驗證了該產品通過飲食干預降低結直腸黑變病風險的潛在作用。在安全性優化層面,研究聚焦蒽醌類物質(如番瀉苷A、B及大黃酸)的劑量控制。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與高效液相色譜法,團隊量化了不同加水量與浸泡次數下蒽醌類物質的溶出規律,證實加水量與蒽醌溶出濃度呈顯著正相關。這一發現被轉化為產品使用指南,建議消費者通過增加水量稀釋蒽醌濃度,在保障通便功效的同時減少長期使用可能引發的腸黏膜損傷風險,為爭議性成分的應用提供科學解決方案。
而對常菁茶的研究則拓展至肝健康領域。小鼠實驗表明,該產品對酒精性肝損傷具有保護效果。其核心成分綠茶多酚、絞股藍皂苷及山楂黃酮可協同抑制酒精代謝產生的自由基,降低肝臟氧化應激水平,同時調節脂質代謝關鍵酶(如脂肪酸合成酶)的表達,減少肝臟脂肪變性。這一結果推動常菁茶從單一體重管理功能向“體重-肝健康”雙效輔助升級,為產品線拓展提供數據支撐。上述研究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將傳統茶劑的“經驗性應用”轉化為“量化科學指導”。
其次,保健食品批件維護成為碧生源應對監管趨嚴的核心工作。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布的保健新規,碧生源公司完成纖纖茶、潤元茶兩款核心產品的延續注冊申報,重點調整產品標簽、技術要求和保健功能標識。補充原料薄層鑒別研究以強化溯源可靠性,同時優化質量指標控制體系,確保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保健食品》(GB 16740-2014)等法規要求。批件維護不僅保障產品合規上市“零中斷”,亦為后續功能宣稱提供科學背書。生產環節同步強化供應鏈管理,對原料供應商實施資質審查與批批檢驗制度,建立從農業源頭到加工的全鏈條追溯系統,確保藥食同源中藥材的安全性。
第三是在深化知識產權布局方面。研發部門2025年上半年申請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其中一項涉及含靈芝孢子粉枸杞茯苓的護肝組合物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2211085552),該專利直接支撐新品“碧生源牌靈芝枸杞茯苓茶”的技術落地。通過市場調研與小規模試產結合,碧生源將專利成果快速轉化為商業化產品,例如基于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術開發的護肝茶,針對老年人群肝健康需求設計配方,契合老齡化社會催生的保健茶市場擴容趨勢。
據統計,我國保健茶市場規模預計超千億元,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1.1%,中青年亞健康問題加劇進一步推動需求多元化。碧生源以專利為矛、批件為盾、產學研為引擎的戰略閉環,正推動傳統保健茶企向科技型健康方案提供商轉型。
圖:碧生源牌常潤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