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至11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聯合主辦的“青藏高原 冰穹探界—2025國際冰川保護年唐古拉山科學考察”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布曲圓滿落幕。此次科考匯聚了冰凍圈科學、生態學、醫學及智能科技領域專家,以創新技術探測冰川邊界、評估極端環境人體適應能力,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與生態保護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
本次科考行動,得到了社會各界力量的鼎力支持: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車科技公司為本次科考行動的戰略合作伙伴;杭州天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合作伙伴;大連中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測瑞格測量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華益瑞科技有限公司為協辦單位;探享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為承辦單位。廣東電小二科技有限公司、阿里歐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贊助了部分裝備。
本次科考有三個特點:高科技賦能、人體實時監測(極端環境人體健康安全保障)、越野車輛保障。
高科技賦能:科考隊首次大規模應用了無人機搭載激光雷達、探地雷達等設備,對冰川冰下地形、冰面形變及流域地貌進行毫米級三維建模,精準捕捉冰凍圈邊界動態,改變了傳統人工探測的冰川探測模式,在廣度、深度、精度方面有了極大的提升。
極端環境人體健康安全保障:運用華為智能穿戴設備,實時監測科考人員的血氧、心率等身體指標以及高原關愛、衛星通訊、運動打點等功能,建立了高海拔極端環境健康數據原始庫,為后續科考制定健康安全指南。此次行動還驗證了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的智能手表和低氧環境兩項標準,填補高海拔地區標準實測驗證的空白。
測試人員:徐強強研究員;驗證人員:趙峰(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帶隊科學家:上官東輝研究員
越野車輛保障:由于正值唐古拉山布曲區域夏季,以及109國道全程大修,科考過程中經歷了路面塌陷、泥地路、起伏路、沼澤、涉水、碎石等多種高海拔復雜多變的嚴苛地形,科研人員乘坐最新款的東風猛士M817新能源越野車,通過車輛在極限環境考驗下的越野能力,以及全套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外放電為科研設備、無人機、制氧設備充電等實用功能,保障科考人員的駕駛安全與舒適性,完成了大小冬克瑪底冰川的可達性,協助科考隊員在艱巨的路況環境下完成多項核心任務。
此外,野外供電設備便攜式儲能電源(電小二戶外電源)、微壓氧艙和便攜式制氧機(阿里歐威)、車輛保障裝備(杭州天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考保障設備也為科考活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在科考結束后,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車科技公司向唐古拉山科考站捐贈物資。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駐會副理事長李杰代表企業向唐古拉山科考站捐贈物資:
后續,本次科考將通過紀實影像、媒體合作向公眾揭示冰川生態價值,呼吁減少碳排放、參與生態保護。光明日報、澎湃新聞、央視等媒體全程跟蹤,以權威解讀與生動報道傳遞科考成果。
本次科考首席科學家何曉波研究員,總結此次科考的成果指出:“此次‘冰穹探界’科考意義重大,成果豐碩。它創新‘安全+科技’野外科考模式,通過華為智能穿戴監測與東風猛士后勤保障筑牢安全底線,驗證高海拔標準體系。技術上,基于無人機的低空站網與全息監測結合,實現冰川毫米級建模及冰下地形探測,顛覆傳統模式,為全球冰川保護、氣候變化研究提供超高空間分辨率關鍵數據,也為極端環境科考提供可復制范式。供了可復制的創新范式,為全球冰川保護與氣候變化研究注入了硬核支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