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穿峰越谷、筑庫引川的人類工程浩浩蕩蕩推進之時,被打亂生活環境的魚類如何繁衍生息、河流生物多樣性如何保障,成為備受矚目的生態之問。面對這樣的生態之問,引漢濟渭工程正以匠心之舉,給出生態答案。
據陜西水務發展引漢濟渭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魏溪介紹,引漢濟渭在一期工程建設中,施工者以“國之大者”的胸襟“重構山河”,在規劃、選線、定線階段,主動避讓生態敏感區,換取秦嶺珍稀動植物棲息地的完整延續。
“在工程建設中,我們從漢江生態基流保護層面出發,通過科學規劃,維持水生生物棲息地、保障水體自凈能力,進行科學孵化、投放魚苗等。”魏溪說。
基于此,引漢濟渭工程在黃金峽建設了魚類增殖放流站、生態魚道、人工魚巢等一系列水生態保護工程。這些設計不僅是對魚類生活習性的尊重,更展現出工程建設中的生態智慧。
黃金峽魚類增殖放流站位于黃金峽水利樞紐向北1公里處,在這里的多個圓形養殖池里,魚兒歡快嬉戲。
該站根據漢江生態系統特點,對青魚、草魚、翹嘴鲌、鱖魚等10多種魚類進行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目前,該站年培育65萬尾魚苗,近四年已向漢江投放150萬尾魚苗,有力增強了漢江生物多樣性。
生態魚道是引漢濟渭工程中的魚類洄游產卵“綠色通道”。在黃金峽水利樞紐大壩旁,全長1908米的生態魚道蜿蜒伸展。魚道內的“柵格板”,為魚類減緩水流,幫助它們輕松洄游。生態魚道上設有魚類“休息室”,讓洄游魚類中途恢復體能,確保它們順利“回家”繁殖。
此外,引漢濟渭工程還在三河口水利樞紐壩前河道修建人工魚巢。魚巢模擬自然水生環境,布設網繩、水草等,為魚類產卵繁殖提供安靜宜居場所。工作人員還定期監測魚巢內的水溫、溶氧量等數據,確保魚類產卵繁殖順利進行。
在保護魚類繁衍生息的同時,引漢濟渭工程還實施渣場覆土復耕,將工程渣場變為山區群眾致富發展的良田沃土。
此外,為減少對秦嶺生態環境的影響,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南干線沿秦嶺南麓潛山地帶布置,為沿線區域未來發展留足空間。作為優質水源的漢江水,將顯著提升關中地區飲用水質量,降低地下水超采風險,改善關中河流生態,助力秦嶺北麓生態修復。“引漢濟渭在為關中生產生活提供用水的同時,還將對關中河流復蘇、河流生態改善等產生長期良性影響。”魏溪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