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家科技公司“宇太能源”近日宣布,該團隊利用“中微子泵”技術制造的發電設備,實現連續72小時運轉,并平均產生了超過210kw電力輸出。這是近期該團隊宣布7.2kw中微子發電設備成功后又一重要進展。
宇太能源負責人介紹,經過8年持續研究與改進,當前設備發電成本已降低至0.195元/kwh,具備了大規模商業化的能力。團隊將繼續加大投入,將單體發電設備的規模放大至1MW-3MW,并進一步降低單位發電成本。
科學家研究指出,中微子又稱“幽靈粒子”,質量與體積極小,以接近光速穿梭,可無障礙穿透大部分物質原子??茖W家研究統計,地球表面每秒鐘每平方厘米有600億個中微子穿透。將穿透地球的中微子等宇宙輻射能量轉化為電力,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
中微子假說在1930年首次被科學家提出,其研究已歷經百年歷史,至今有多個諾貝爾獎頒發給了中微子領域的研究。中國科學院也在廣東江門也建設了中國首個中微子地下實驗基地。
中微子發電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能源,正逐漸走向臺前。目前,歐洲、美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已有多家前沿研究機構和企業推進中微子發電技術的研究和商業化。如能實現技術大規模普及應用,將對中國及全球能源、生產及生活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當前,風力、光伏及核電等綠色能源,顯著降低了我國能源的碳排放水平,供給側占比持續提升。綠電受光照時長、風速資源等外部環境影響大,電力生產負荷不穩定,對我國電網也產生了不小的挑戰。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仍是我國能源供給的壓艙石。當前能源格局面臨“綠色能源不穩定,穩定能源不綠色”的瓶頸。
可控核聚變技術作為熱門的未來綠色能源方向被寄以厚望。在科研院所、風險投資及地政府百億級投資協同下,中國企業連續實現多項突破,預計在2030年實現商業化。
宇太能源負責人指出,中微子發電設備將海量穿透地球的中微子等宇宙粒子流轉化為可用電力,生產過程擺脫了穩定電力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不涉及核輻射風險,無二氧化碳排放。中微子發電技術作為逐漸成熟的新型綠色能源,有潛力與可控核聚變技術共同成為中國及全球下一代清潔能源的主力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