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威脅下的健康預警
2025年夏季,全球氣候變暖疊加厄爾尼諾現象,我國多地氣溫突破40℃警戒線。據《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5版)》披露,2022年全國熱射病就診人數達53.9萬例,其中經典型熱射病(CHS)占比73.6%,死亡率高達33.8%。這一數據警示我們:在高溫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構建科學防暑體系已刻不容緩。
熱射病:沉默的體溫危機
經典型熱射病(CHS)作為高溫相關死亡的首要誘因,其發病群體特征明顯,多為體溫調節能力退化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體弱者,起病隱匿且易被誤診為感染性疾病,在非劇烈活動環境下也可能發病。全軍熱射病防治專家組宋景春教授指出:“CHS患者常因基礎疾病疊加高溫損傷,救治窗口期極短。預防比搶救更重要。”
傳統智慧的現代詮釋:藿香正氣滴丸的防護機制
《指南》在“熱射病預防”章節明確建議:“經典型熱射病(CHS)可使用生脈散、仁丹、藿香正氣滴丸等傳統中藥進行預防。”這一推薦基于中藥的三大核心作用:
調節內環境。緩解高溫高濕導致的脾胃失調,改善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前期癥狀;
阻斷病理進程。通過解表化濕、理氣和中,減少腸道功能紊亂誘發的內毒素入血(熱射病膿毒癥的關鍵誘因);
協同物理防護。與避免高溫外出、補充電解質等措施形成多維防護網。
全周期防護體系:從膳食到急救的科學方案
1. 膳食調理,吃出防暑力
清熱優選:每日攝入500g新鮮蔬果(西瓜、黃瓜、番茄等含水量大于90%),搭配清蒸魚、豆腐等低脂蛋白;
飲水策略:采用"少量多次"原則,每15-20分鐘飲用50-100ml淡鹽水(每升水加0。5g食鹽),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引發胃痙攣;
禁忌提示:忌食生冷海鮮、未洗凈的葉菜,降低食源性疾病風險。
2. 特殊群體精準防護
老年人。作為高溫脆弱群體,老年群體因熱適應能力下降,需格外呵護。建議采取"三避三補"原則。避免正午外出(10:00-15:00),避開高溫環境;避免室內高溫蓄積,定時開窗通風(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使用空調時保持26-28℃;避免劇烈運動,選擇太極等舒緩活動。補水少量多次,每日飲水量達1500ml(含湯羹、水果);重點補充含鉀食物(香蕉、菠菜)維持電解質平衡;適量補充飲用淡鹽水(每升水加0.5g食鹽)。
兒童和孕婦。兒童和孕婦的身體較為敏感和脆弱,在夏季需要特別關注。要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外出活動,保持室內清涼舒適的環境。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和營養均衡,增強身體抵抗力。
戶外工作者。部分戶外工作者面對高溫侵襲,仍需保持工作的正常進行,自身身體狀況和工作環境必須高度重視。務必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任務量,減少高溫時段的工作強度;及時補充水分,備齊防暑降溫藥品;主動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自我防護意識等。
中暑急救措施
當出現口渴、乏力、頭暈、多汗、注意力不集中、面色潮紅/蒼白、惡心嘔吐、皮膚灼熱、意識模糊等中暑征兆時,我們要快速開展以下自救措施。
迅速轉移,移至陰涼通風處,去除緊身衣物或解開衣物,保持呼吸暢通。
快速降溫,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避免酒精擦浴),重點降溫頸部、腋窩、腹股溝,或風扇直吹加速蒸發散熱(避免正對頭部,防止受涼);
補充水分,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或運動飲料(含電解質),每次不超過200ml;
休息觀察,靜臥 30 分鐘,監測體溫變化,若 30 分鐘后癥狀未緩解或體溫大于38.5℃,應立即就醫。
從《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智慧,到現代指南的循證推薦,藿香正氣滴丸的應用折射出中醫藥現代化的創新路徑。這個夏季,讓我們以科學為盾:一盒滴丸承載千年智慧,一杯鹽水補充生命能量,一片陰涼降低熱負荷風險。天士力與您共同筑起抵御高溫的健康長城,讓傳統中藥在現代防暑體系中煥發新的生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