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交路建承建的張靖皋長江大橋北航道橋南錨碇順利完成錨塊第16層混凝土澆筑作業,標志著項目建設邁入最后沖刺階段。
張靖皋長江大橋直接連通G40滬陜、G4221滬武兩條國家高速路網大通道,貫通蘇州張家港市、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全長29.85公里,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徑橋梁群,創下六項“世界之最”,實現六項“世界首創”。其中,跨江段全長7.9公里,包括兩座航道橋,南航道橋為主跨2300米的雙塔雙跨吊懸索橋,北航道橋為主跨1208米的雙塔單跨吊鋼箱梁懸索橋。中交路建承建北航道橋南錨碇及南航道橋懸索橋主跨下游側主纜、吊索以及跨中以北鋼箱梁等上部結構的施工,其中北航道橋南錨碇錨塊共分18層,累計需澆筑混凝土6.74萬立方米,總重達16.2萬噸。
在北航道橋南錨碇建設過程中,中交路建項目團隊迎難而上,勇于創新,成功攻克了多項施工難題。針對“無縫錨體”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成功推動混凝土配合比采用“雙摻”技術,在嚴格保證混凝土工作性、強度前提下,對摻合料摻量進行了上限適配,有效減少了膠凝材料總用量,降低了水化熱,有效避免了裂紋的產生,保證了混凝土耐久性;通過加密表層冷卻水管、精準控制入模溫度、實施“保溫+保濕”綜合養護以及應用智能溫控系統等關鍵技術措施,有效杜絕了混凝土溫度裂縫并抑制了長期開裂風險;為提升錨體外觀質量與耐久性,開展多輪工藝試驗,創新應用自研“工前保護層厚度檢測裝置”實現了工前合格率100%,自主研發“鋼筋骨架反拉工裝”,成功解決了分層頂口鋼筋易擾動內傾導致保護層偏大的問題,使工后合格率提升至99%以上;面對錨固系統數百根預應力管道的多次接長和錨墊板毫米級定位的嚴峻挑戰,運用三維建模精確計算坐標,創新定位工藝,嚴格執行“坐標定向+雙測回”放樣,最終將管道中心偏差穩定控制在5毫米以內。這一系列智能化、精細化的施工措施,不僅有力保障了錨體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目標的實現,更樹立了錨碇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新標桿。
大橋建成后,將對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優化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促進跨江融合發展,建設高水平揚子江城市群等具有重要意義。(李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