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新聞7月23日電有“世界橋梁博物館”美譽的貴州,累計建成3萬多座橋梁,已建和在建的橋梁連起來超過5400公里,世界第一高橋——六安高速公路在建花江峽谷大橋、世界第二高橋——杭瑞高速公路北盤江大橋、世界第三高橋——在建安盤高速公路天門特大橋,均坐落在貴州。
橋梁不僅成為貴州的“新名片”,還是中外青年認識貴州的“新切口”。
“勇往直黔 橋見未來”知行貴州青年交流團來到“世界第二高橋”北盤江大橋進行研學交流
“無論是地理環境還是文化特征,兩地都有著巨大差異,但這并不阻礙我們交流。貴州橋梁工程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我們早有耳聞,此次活動一定要親眼看看這種壯觀震撼的景象。”7月中旬,2025“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暨2025中國—東盟暑期協同夏令營在貴州交通職業大學開幕,一名馬來西亞拉曼理工大學教師希望,各國青年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以橋會友、加強交流,“期待我們的友誼就像貴州橋梁一樣,跨越山海、連接未來。”
據了解,“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于2021年正式啟動。該活動每年邀請至少100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青年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開展短期交流研學,是推動中外青年從“知”到“行”的深度互動,成為區域教育合作與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僅是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搭建中外人文交流“橋梁”的一個縮影。
自2008年首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以來,中外青年交流日益頻繁。研學交流、文體交流等活動有序開展,積極推動貴州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以教育為紐帶,貴州與東盟的人文交流正在邁上新的臺階。
在“詩和遠方”中增進中外青年互相了解
旅游研學不僅是參觀地標建筑,感受人文風情的窗口,更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
柬埔寨留學生陳財鴻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研學,親眼見證水族民眾對水族文化的活態傳承,感嘆中國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陳財鴻認為這對更好傳承柬埔寨文化很有借鑒意義。
貴州醫科大學實施“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開展非遺研學
緬甸籍留學生諾拉在貴州研學后就徹底愛上貴州,“因為和家鄉風味相近的美食、友善的同學,都讓我在異國他鄉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2008年以來,貴州省各級各類學校師生代表赴國(境)外交流訪問12600余人次,其中赴東盟國家5600余人次;吸引來自東盟國家學生到貴州交流學習人數累計19800人次;推動在貴州設立以教育為主的雙邊或多邊區域合作國際平臺及基地11個;推動貴州60所高校與國(境)外380余所高校、教育及科研學術機構建立交流合作關系……
數據表明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持續舉辦,讓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教育交流的良好前景正日益顯現。
外國青年了解貴州的窗口更多元
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塑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眾多中國青年選擇到國外留學來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多姿多彩。而中國“縮影”的貴州也正成為外國青年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熱門選擇之一。
貴州師范學院“星跳”團隊多次代表中國出訪東盟、歐洲等地開展文化交流演出,讓國外年輕人大呼“amazing”。這種以苗繡元素為服飾設計、以侗族大歌為背景音樂,融合傳統節奏與現代跳繩技藝,極具中國特色的表演形式收獲一批國外粉絲。一根簡單的跳繩成為文化交流的橋梁,讓世界在躍動中感受中華民族的藝術之美與體育精神,推動中國故事用青春與律動傳向全球。
興趣是激發個體探索和認識事物的重要因素,是形成價值認同和文明互鑒的重要前提。如今,中外青年對彼此的興趣日益高漲,如外國青年會對貴州“村超”心生向往。
2024年4月13日,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組織來自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泰國等38個國家的120名留學生組成的足球隊、啦啦隊參加貴州“村超”比賽,沉浸式體驗貴州“村超”的魅力。
“我對‘村超’很感興趣。今天我還特意準備了泰式奶茶,想讓貴州朋友嘗一嘗。”泰國留學生嫦秀雯激動地說。中場休息時間,留學生們帶來的印尼傳統舞蹈將氛圍推向高潮。
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貴州“村超”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文化魅力,是留學生近距離觀察貴州,了解中國鄉村文化、民族文化和體育傳統的窗口。
中國與東盟山水相依、心手相連。2025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還將推動1100名國(境)外青年來黔研學游學和交流訪問。頻繁的交流互動,讓越來越多的國外青年走進貴州、了解中國,也讓貴州成為中國—東盟人文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支點。
中外青年的交流方式更多元
隨著中國與東盟多領域合作進一步深化升級,彼此都需要培養精通中國與東盟各國語言的人才,以語言互通促進文明交流。
2024年8月19日,2024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漢語橋”——“詩琳通公主杯”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演講大賽在貴安新區舉行。本次大賽主題為“詩詞中國”,來自泰國格樂大學、浙江大學、遵義醫科大學等12所高校的東盟留學生選手參賽。
2024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漢語橋”——“詩琳通公主杯”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演講大賽現場。
“中國詩詞不僅讓我領略到中文的語言魅力,還教會我許多人生智慧。”來自同濟大學的泰國籍留學生許玟清認為,學習中文不僅是掌握一門新語言的過程,更是學會欣賞中國文學之美的方式。
如何讓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年輕人迅速打成一片?眾多答案中,電子競技和音樂或許是最“優選”之一。
2025年5月24日,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年輕態”IP賽事——Z世代(東盟-中日韓青年)多彩電競大賽暨貴州高校電競聯賽(遵義賽區)拉開帷幕。參賽選手金賢來自柬埔寨。比賽期間,金賢來和中國隊友討論了許多新玩法、新戰術。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和柬埔寨各自的獨特文化。“雖然大家文化背景不同,但一些風土人情卻極為相似,這讓我感到非常意外和有趣。有機會我一定要去中國更多地方看看。”
2024年5月24日晚,一場以東盟留學生為主角的2024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和世界握手”主題音樂會在貴陽舉行。中國舞、印尼舞、獨唱越南傳統音樂等節目輪番上陣,彰顯出貴州教育對外開放的活力和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人文交流的無限精彩。
“來中國讀書追夢,還能與中國同學一起演出,我非常激動!”老撾姑娘李娜就讀于貴州民族大學,她表示自己非常喜歡中國音樂、中國文化,希望能用歌聲交到更多朋友,在歌聲中領略更多中國文化的魅力。(記者 張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