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興區興豐街道以“復興豐華”黨建品牌為引領,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民生服務升級、紅色文化傳承等一系列實踐,構建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興豐模式”,為超大城市社區治理提供了鮮活樣本。
紅色引擎:精神傳承與人才培育雙輪驅動
在興豐街道,“紅色基因”的傳承有著豐富多樣的形式。“紅霞合聚興國門”主題活動中,76歲的退休干部老趙在書畫筆繪間傳遞著老黨員對黨的赤誠;“七一”前夕的黨建活動里,舞臺劇《傳承榮光 逐夢基層》上演新老黨員跨越時空的對話,百余名黨員集體宣誓,彰顯信仰接力與使命傳承。
興豐街道“豐翼育苗”人才培養計劃正式啟動,以兩個“名書記工作室”為孵化主陣地,以基層重點工作為練兵場,以“興豐·周末學堂”為“育苗圃”,通過選、教、育、培四大環節,精準選拔優秀“種苗”,充實社區基層組織帶頭人后備資源庫,為社區治理注入青春力量。從老干部“余熱生輝”到青年一代“青春接力”,紅色基因在興豐街道完成從精神到行動的生動轉化。
品牌筑基:“復興豐華”的治理設計
興豐街道工委書記方勇稱,以往社區事務繁雜,黨員群眾參與缺乏抓手,如今“五豐體系”讓眾人勁兒往一處使。興豐街道“復興豐華”黨建品牌以“五豐體系”為核心框架,把黨建工作轉化為可操作、可量化的治理實踐,其中“豐思想”筑牢信仰之基,通過優化“4 + 2 + N”黨員培訓體系,全年開展120余場培訓,覆蓋黨員9200余人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
“豐業務”聚焦民生痛點,針對老舊小區電梯加裝難題,采取“舊改 + 加梯”同頻模式,創新多項措施,實現民意調查、申報審批等“四同步”,目前已完成38部電梯加裝,14部進入施工階段。“豐行動”建立2個“名書記工作室”,由兩位經驗豐富的社區書記牽頭,創新推出“大小書記直通車”機制,精準破解社區治理痛點難點。“豐服務”浸潤民生細節,停車治理推行新模式,統籌規劃車位1.8萬余個;養老領域構建“1 + 3”服務網絡,試點“10元餐”助餐,完成220余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豐生活”提升幸福指數,“瓜香消費周”活動吸引11.5萬人次打卡,拉動區域消費480.6萬元。
治理創新:多元共治破解老舊小區難題的“興豐方案”
興華中里社區物業聯盟在社區黨委引領下,通過“機制聯建、問題聯解、服務聯動”,破解混合型社區物業各自為戰難題。黃村中里社區興豐家園電梯更新項目中,原物業公司撤場致電梯失管,街道工委組織黨員志愿者24小時值守,同時抓住政策機遇,爭取到135萬元補貼,推進北京市首批、大興區首個完成審批并落地的超長期國債更新電梯項目。這些實踐表明,黨建引領通過搭建平臺、建立機制,讓黨組織成為凝聚各方力量的“黏合劑”,實現從“政府主導”到“多元共治”、從“單向管理”到“協同治理”的轉變。
民生答卷:幸福生活繪就“興豐圖景”
在興豐街道,幸福生活觸手可及。黃村西里社區養老驛站集多種功能于一體,通過“五興服務”讓1.4萬余名老人享受專業照料。退休教師李阿姨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名師課堂”學習書畫、舞蹈等課程,舞蹈社團還登上北京電視臺舞臺。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樂”,興豐街道的治理舉措精準對接群眾“急難愁盼”,將“治理為民”的承諾化為群眾臉上的笑容。
時代啟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興豐智慧”
興豐街道的實踐彰顯了黨建引領的核心作用。通過“五豐體系”建設,破解資源分散等難題,為筑牢基層戰斗堡壘提供范例。同時,踐行了人民至上立場,以群眾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治理過程成為凝聚民心、發揮民力的過程。此外,面對老舊城區治理難題,興豐街道展現出創新智慧,其“舊改 + 加梯”工作法、“物業聯盟”協同機制等,為破解類似社區治理難題提供了可借鑒路徑。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興豐街道正以“紅色引擎”持續驅動治理創新,奮力書寫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豐華新篇”,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寶貴的基層智慧,也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興豐經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