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首屆全球智能機械與電子產品博覽會(AIE)推介會在北京舉辦。AIE將以“一展雙城”新模式,于12月4日至6日在澳門和廣東珠海同時舉辦。
??據介紹,博覽會由廣東省商務廳和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指導,中國電子商會主辦,得到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招商投資促進局和珠海市人民政府支持。
??中國電子商會常務副秘書長、AIE組委會秘書長劉英就展會的背景、定位、價值、目標,以及展區的設置、論壇活動的設計等做了詳盡的介紹。她指出,首屆AIE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科創綜合優勢,以“灣區智造 全球共享”為主題,以“技術風向標、全球會客廳、產業加速器”為定位,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面向全球的智能制造新技術、新成果、新業態交流合作平臺,支持參展商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拓展國際市場,助力采購商了解行業動態、尋找合作伙伴,促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共融,帶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我國展會平臺非常之多,但目前最缺乏的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展會平臺。與廣交會等其他展會不同的是,我們打造的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通過展示全球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對標美國CES、西班牙MWC、德國IFA等三大國際展會。”談及展會舉辦的背景和目標,劉英介紹說,展會將匯聚全球最頂尖的企業,打造尖端實驗室,不僅發布當前的新產品,還將發布一系列定義未來的科技創新,先進的智能機械、電子設備將在展會首發呈現。
??“我們同時打造思想風暴眼。”劉英指出,展會將邀請全球范圍內頂級的智庫、行業領袖,以及企業大咖,在一起共同探討技術倫理、產業范式,以及未來的產業發展圖景。
??據介紹,本屆博覽會展覽總面積7萬平方米,設有6個主題展館,其中澳門以智能電子類產品為主,設智能通信館、智能視聽館、創投新概念館3個主題館,參展企業500家左右;珠海以智能機械類產品為主,設智能裝備館、智能出行館、智能家居館3個主題館,參展企業同為500家左右。展會采用“論壇+展會”模式,以“1+1+6+N”為活動主線,舉辦包括1場開幕式、1場主論壇、6個主題展館,另舉辦N場分論壇、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發布、供需對接洽談、科技項目路演、采購商實地考察等配套活動,同時發布全球智能機械與電子產品白皮書。
??在澳門、珠海同步進行是本次展會的一大特色,其中開幕式及主旨論壇在澳門舉辦。主旨論壇設在澳門威尼斯人會議中心宴會廳,展覽分別設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和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此外,展會還將圍繞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智能通信等重點產品,舉辦多場新技術、新產品的發布活動以及50余場的供需對接洽談會、技術交流。同時,展會期間還將舉辦大量項目路演,吸引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創新的項目與資本機構做好對接。
??基于本次博覽會為所有參展企業提供展位費全額補貼的優勢,目前很多大企業已積極報名參展,像聯想、京東方、三星、索尼、海爾、海信、創維、格力、美的、特斯拉、廣汽、比亞迪、小鵬汽車等已受邀或確認參展。劉英強調說,博覽會定位為科技創新平臺,組委會將嚴格篩選,參展企業均為鏈主企業,頭部企業,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獨角獸、隱形冠軍等企業。確保平臺的高端性與前沿性。展會特別設立“創投新概念與國際館”,為擁有獨特核心技術的成長型企業提供展示空間。同時組織7萬專業觀眾觀展參會,其中重點邀約全球范圍內5000位采購商和商協會的領袖代表。
??本屆展會尤其注重項目的投資落地和銜接。展會期間,國家級投資平臺將在會上發布年度重大技術需求清單,對于展會上首發的技術和產品,還可以鏈接粵港澳大灣區300億元的科技產業基金的加持與賦能,通過組織企業實地考察,促進產業合作。劉英說,如果參展企業和項目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還可以直接享受到企業稅收和個人雙15%的優惠政策。
??推介會現場,參會企業代表積極踴躍發言,認為展會舉辦恰逢其時,結合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表示非常期待通過這樣的高端對話交流平臺促進企業間的技術和產業合作,幫助企業走出去,充分表達了企業對AIE展會的期待。
??來自中國電子商會各分支機構負責人以及北京電子商會及相關會員企業代表共計150余人出席了AIE北京推介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