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實施,如同一劑猛烈的催化劑,徹底重塑了地方政府與產業園區的游戲規則。傳統的“政策洼地+土地財政”模式走向終結,招商困局愈發凸顯,空置率持續攀升,迫使所有城市與園區不得不變革發展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方升榜應運而生,在評價體系中特別強調園區運營商對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以及招商體系的搭建與能力。經過一年的深入調研與實地走訪,方升團隊與地方政府領導、園區運營商高層進行了直接對話,對各地的產業發展、園區公司的現狀與變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產業園區:城市經濟發展的增速密碼
當前的城市產業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影響。盡管該條例僅有短短的五章二十七條,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徹底顛覆了全國各地政府及產業園區的發展邏輯。過去那種“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的政府招商、管委會招商模式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國有平臺公司走到臺前,成為地方招商引資的“第一責任人”。
招商邏輯的變遷,猶如一場無聲的行業革命,“得園區者得天下”。地方經濟傳統的“賣地-基建-地產”循環模式斷裂,迫使地方政府轉向實體經濟驅動。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關鍵承載地與推進器,對地方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成為地方政府發展產業的“孵化器”與“推進器”。產業園區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城市的經濟表現,正是其共有平臺公司與屬地化園區在統一大市場競爭環境下產業發展成果的最直觀體現。
基于此,2025年方升榜評選中將城市經濟增速指標納入核心評價維度,以此衡量產業園區運營商在推動區域產值與發展方面的實際成果。這一標準的設立,既體現了產業園區與城市經濟發展的緊密聯系,也凸顯了園區運營商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專業度:園區發展的硬核
如今,產業園區正從政策紅利與土地紅利的高水位中退潮,行業驟然回歸產業發展本質,誰在裸泳一目了然。過去那種依靠“一個能人、一紙批文、一塊土地”就能快速發展的時代已經結束。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后,產業發展與招商引資的“主責人”正由地方政府逐步轉向地方國有平臺公司。這意味著,一座城市未來的產業前景將更多取決于平臺公司的專業能力。在此背景下,國有平臺公司成熟的招商體系,將直接決定地方領導的產業意志能否真正與市場邏輯體系化接軌,并最終落地為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統一大市場進一步壓縮了區域套利空間,信息透明化、政策統一性使企業選址更加理性。在此背景下,園區運營商“掌舵人”的專業性將決定產業發展方向與長期性、可持續性商業模式的構建。這將決定一個區域的產業發展成果以及園區運營商的未來走向。園區公司的董事長們需要從過去的“金融專家”、“資源掮客”等角色轉變為“產業鏈架構師”、“商業模式的締造者”,招商團隊也要從過去的“銷售員”、“文員”角色向“產業合伙人”等角色轉變。唯有建立起專業的團隊與招商體系,才能既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又保證園區平臺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因此,管理團隊到招商運營執行團隊的專業性、落地性也是2025年方升榜評選的重要指標。由專業化的“書記+董事長”掌舵,由具有實操能力的“書記+團隊”落實,或許是目前這一階段保證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方升榜發布
無論是衡量區域產業實績,還是審視專業度所支撐的招商體系,產業發展始終是方升榜評價園區運營商的首要標準。近兩年,榜單清晰呈現出國有平臺公司以主導者姿態崛起的趨勢,成為產業園區賽道的中堅力量。方升榜將持續依托評選活動,為行業發現并致敬那些堅定走在正確道路上的卓越企業、標桿園區與領軍個人。
2025年度中國產業園區運營商50強
在代表產業園區運營商最高榮譽的“2025年度中國產業園區運營商50強”榜單評選中,招商蛇口再度奪冠。其制勝之道不僅在于管理層到一線團隊歷經市場化淬煉所沉淀的專業能力與成熟體系,更在于機制創新、運營賦能、招商能力與招商體系四張王牌。尤為可貴的是,招商蛇口“輕重并舉、雙拳出擊”,深耕全國各地,多點開花,通過招商+運營持續為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這份榮譽既是專業主義的勝利,也是產業運營長期主義的回響。
重慶兩江新區在2024年助力重慶GDP歷史性躍居全國第四,超越廣州,成為這場“彎道超車”的關鍵引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兩江新區以長安汽車、賽力斯、長安福特為引領,帶動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激增90.5%,汽車產業增加值飆升26.7%,奠定了重慶“智車之城”的新標桿。在低空經濟、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等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充分展示了重慶兩江的專業能力。
武漢雙雄:中電光谷與東湖高新,以及蘇州工業園的代表性國有平臺公司新建元控股集團位列榜單第三至第五。面對園區行業發展路徑的巨變,這三家企業迅速響應,憑借成熟的產業生態體系,搭建起完善的招商體系,培育了一批專業的一線團隊。
西湖電子集團作為杭州市屬平臺公司,位列第六,深度參與杭州創新企業的多輪次投資,打造了“空間+場景+產業鏈”的完整體系,成為推動杭州新興產業二次躍遷的重要力量。
張江集團和中發展集團分別位列第七、第八,雖然作為園區界的“老牌龍頭企業”,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招商體系短板顯現,鋒芒稍減。但兩者深厚的產業積淀、專業厚度、城市能級與多元資源依舊構成難以撼動的優勢,有待補足招商短板,實現再度騰飛。
蘇高新集團三年內落地IC、醫療器械等重大項目超120家,以愈發專業的招商引資能力成為蘇州工業園區之外的“第二引擎”,榮獲榜單第九。星月投資是榜單前十的唯一民營企業,憑借深耕重資產所積累的招商體系、經驗與團隊,以輕資產模式率先破局,成果顯著,在同業仍受重資產拖累時,其財務狀況依舊穩健。
濟高控股集團位列第十三,堪稱北方園區的一抹亮色。在《公平競爭審查條例》落地之際,率先洞察“管委會+公司”招商模式的弊端,并迅速調整變革,如今招商引資成績斐然。亦莊控股和昌發展集團在北京產業版圖中雙星閃耀,前者以高精尖產業為主導,后者聚焦生命健康與先進智造,皆憑精準招商與深度運營,在專業賽道上展現出“北京速度”,特色產業生態蓬勃發展。
園區建發集團位列第二十,憑“國資轉型、市場立骨”跳出傳統平臺公司框架,機制市場化、招商專業化雙輪驅動,成為中西部園區轉型的標桿。航空港投資集團、湖南麓谷發展集團、福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南沙開建、松山湖科學城發展集團等一批國有平臺公司領軍企業,正以招商體系重塑和招商團隊建設為突破口,疾步改革,率先跳出傳統平臺困局,成為新一輪園區競速的領跑者。
運營商系列其他榜單
在后續發布的運營商系列榜單中,聯東U谷、海新域、中城九聯、蜜蜂科技BEEPLUS等10家企業榮獲“2025年度中國產業園區輕資產運營商10強”,憑借精準招商及標志性項目,引領輕資產市場。
張江集團、深圳灣科技、PCI佳都未來社區等企業榮獲“2025年度中國產業園區產業運營能力10強”。萬洋集團、張江集團、深圳科技園集團等企業榮獲“2025年度中國產業園區品牌影響力10強”。萬寶盛華、經信華清產城等5家企業榮獲“2025年度新銳產業園區運營商5強”。
金項目系列榜單
在金項目榜單評選中,澄海萬洋眾創城、沈陽先進制造產業園等項目榮獲“2025年度智能制造特色產業園5強”。蛇口網谷、蘇高科環保產業園、成都高新·AI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基地等榮獲“2025年度科技創新特色產業園5強”。深圳科技園、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港等榮獲“2025年度集成電路特色產業園5強”。盛大天地科創產業園、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等榮獲“2025年度ESG示范產業園5強”。成都·東廣人工智能谷、張江機器人谷等榮獲“2025年度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5強”。太倉市生物醫藥產業園、張江藥谷等榮獲“2025年度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5強”?!?025年度產業園區金項目20強”中,濟高算谷產業園、鄂爾多斯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模速空間等標桿項目赫然在列,以硬核產業集聚與創新生態示范引領行業。
燭龍榜系列榜單
壓軸揭曉的“燭龍榜”,旨在表彰以卓越產品、模式或生態重塑行業坐標的企業與園區項目。中經信集團榮獲“2025年度最佳產業園區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成都醫學城三醫創新中心四期榮獲“2025年度銀發經濟創新標桿園區獎”。上海喜啦科技有限公司榮獲“2025年度最佳產業園區招商解決方案服務商”。長三角未來科技產業社區榮獲“2025年度(長三角)科創產業社區典范獎”。后浪時尚總部基地榮獲“2025年度最具創意設計產業園”和“2025年度產業生態融合創新獎”雙項榮譽。招商新城管理服務(無錫)有限公司榮獲“2025年度產業園區央地合作創新運營商”。新建元數工坊榮獲“2025年度最具發展潛力數字經濟產業園”;山西繁峙農副產品加工園榮獲“2025年度產業融合示范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廣州南沙 芯動力科技城榮獲“2025年度芯片特色產業園潛力之星獎”。
在莊重的會場與熾熱的掌聲中,五百余位嘉賓以雷動之響起立致敬,向產業園區各領域的卓越企業與標桿園區獻上最高禮贊。
以下是運營商系列榜單、金項目系列榜單和燭龍榜的詳細獲獎情況:
運營商系列榜單
金項目系列榜單
燭龍榜系列榜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