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7月11日,廣東科技學院“紅韻青苗引航突擊隊”赴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鎮上洞村,開展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以“從文化傳承到五育賦能:名人文化與草龍舞非遺文化融入兒童多元化教育的實踐路徑”為主題,通過支教與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探索地方非遺與鄉村兒童教育融合的新路徑。
7月7日上午,隊伍與上洞村委聯合舉辦開班儀式。上洞村書記、指導老師,廣東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及多位教師蒞臨現場。儀式上,實踐隊隊長向村委表達感謝,并向全體學生及村民闡述本次社會實踐的課程內容與服務宗旨,表達扎根鄉村、服務兒童的實踐決心。
廣東科技學院“紅韻青苗引航突擊隊”支教組以“多元啟智,文化潤心”為宗旨,開設音樂、舞蹈、手工、美術、軍體拳等綜合素養課程。特色教學是將上洞村非遺“草龍舞”文化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在傳承中認知本土文化,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
課程循序漸進,依興趣設計:首階段通過千紙鶴手工、紅色音樂課激發動手動腦,播撒家國情懷;后續涵蓋軍體拳、歌曲演唱、簡筆畫及草龍文化學習。課堂氛圍活躍,孩子們專注聆聽、積極參與,更有學生自創折紙贈師,童趣盎然,情意真摯。
圖為實踐隊在上洞村村委會的課堂 劉澤供圖
為了提升草龍文化特色課程的教學質量,調研組拜訪本地草龍舞傳承人,詳盡記錄草龍制作的工藝流程,重點關注其在制作材料、扎制步驟、民俗功能等方面的演變。傳承人介紹道:“草龍不僅是祈雨和慶豐年的象征,更是上洞村團結精神的載體。
圖為調研組成員學習草龍制作細節過程。劉澤 供圖
在草龍文化特色課程中,隊伍通過圖片、視頻、互動提問等方式,為孩子們系統介紹了草龍舞的起源、歷史、制作工藝及文化寓意。
與此同時,隊員們以企石鎮上洞村草龍非遺為原型,融合稻穗與舞草龍,制成定制帆布袋、水杯及衣服等文創產品贈予全體學員。
圖為成員們給孩子們發放文創產品。何智勇 供圖
調研組同時開展文化走訪與田野調研,聚焦“從文化傳承到五育賦能”主題,重點調研非遺草龍文化與本地杰出外交人物姚鈿的精神傳承。首站走訪上洞村姚鈿故里,通過查閱史料、走訪村民及親屬,了解其求學、從政及擔任中馬、中緬、中老等國大使的經歷與貢獻。調研組將姚鈿廣為流傳的勵志故事融入課堂“我的夢想”環節,激勵學生立志成才、回饋家鄉。
同時,在村委與當地醫療站支持下,調研組成員開展“關愛老人”行動,入戶探訪村中高齡老人,協助完成健康數據登記與血壓測量服務,建立老年人健康初步檔案。此外,實踐隊調研組深入上洞村的稻田開展水稻測產實踐活動。隊員們腳踏濕潤的田埂,俯身觀察沉甸甸的稻穗,在東莞市農業局專家的指導下,學習辨識水稻品種、記錄有效穗數、測量株高穗長等數據,并動手測算畝產量。
廣東科技學院“紅韻青苗引航突擊隊”通過此次三下鄉活動,將支教與調研深度融合,構建了一條以地方文化資源為核心、以學生興趣發展為導向的鄉村教育實踐路徑。五天的實踐不僅讓上洞村的孩子們體驗了形式多樣的課堂,也讓大學生們在田野中完成了一場“沉浸式”教育和文化調研之旅。(通訊員 彭一峰 曹俊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