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李萃萃主任團隊成功為一名飽受13年頑固性疼痛困擾的神經纖維瘤術后患者實施了脊髓電刺激手術,術后患者右下肢疼痛較前明顯改善,為患者帶來了新的生活希望。
病例回顧
主訴:腰骶神經纖維瘤術后疼痛13年余
現病史:老年女性,2011年因右側下肢放電樣疼痛于外院行T11-S1椎管內神經纖維瘤病術,共切除23個,左側骶管旁因無癥狀暫未處理。術后,患者右下肢仍有持續放電樣疼痛13年余,自臀部至側,足背外側至足底,夜間影響睡眠,口服止痛藥物效果不明顯,近1年疼痛加重,夜間需藥物輔助。為緩解疼痛癥狀,患者尋求進一步治療。
入院后,李萃萃主任為患者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診斷為右下肢頑固性疼痛,神經纖維瘤病,低白細胞血癥。經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李萃萃主任決定為患者行脊髓電刺激植入手術,以改善其疼痛癥狀。
手術分兩期進行,一期手術在術中影像的引導下,并依托術中電生理監測技術,成功為患者植入5-6-5片狀電極進行測試治療。術后,團隊根據電極植入位置及患者疼痛情況,為患者設置了合適的刺激靶點、幅度、脈寬、頻率等刺激參數,患者自述右下肢疼痛較前明顯改善,遂決定進行二期永久植入。
術中電生理
二期手術后,患者疼痛癥狀持續改善,自述睡眠和食欲也都變好了,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專家建議
李萃萃主任指出,對于腰骶神經纖維瘤手術引起的右下肢持續放電樣疼痛,脊髓電刺激植入術是一個較好的治療選擇。其直接作用于脊髓背柱,通過興奮副交感神經、調節神經遞質釋放、促進神經代謝等多種作用,為疼痛患者開辟了疼痛緩解新路徑,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該手術是一種可逆、可調的微創治療手段,且可先進行體驗治療,有效后再考慮永久植入手術。當傳統治療方式效果不佳時,可考慮神經調控前沿技術。
脊髓電刺激術(SCS)
脊髓電刺激術(SCS,Spinal Cord Stimulation)是將電極植入椎管硬膜外腔或周圍神經附近,通過植入體內的刺激器發出電脈沖信號,刺激脊髓背柱、脊神經根、背根神經節或周圍神經,調節神經系統功能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是一種微創可逆、療效確切、綠色安全的神經調控療法。
1、SCS應用范圍
(1)慢性頑固性疼痛
(2)糖尿病足
(3)脊髓損傷、腦卒中后運動功能障礙
(4)慢性意識障礙
2、SCS手術流程
SCS治療一般分為兩個階段:測試治療階段和永久植入階段
(1)測試治療階段
SCS測試是將電極放置于脊柱硬膜外腔,電極連接至體外測試刺激器,通過7~14天的測試治療,判斷患者是否可進行第二階段的長期植入。
(2)永久植入階段
如果測試效果滿意,患者將進行全麻手術,在腹部/臀部皮下植入脈沖發生器(IPG),與體內的電極相連。通過體外程控儀,給體內的刺激器設置刺激參數,實現個體化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3、SCS療法的優勢
(1)微創可逆:手術創傷小、可隨時關閉刺激、也可根據情況移除設備;
(2)精準治療: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病情,個性化調整參數;
(3)起效快,療效明確;
(4)安全:神經調控療法,綠色安全。
專家介紹
李萃萃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
門診時間:每周四下午脊髓脊柱神經外科門診
特長簡介
神經管畸形(脊柱裂、脊髓拴系、脊髓縱裂等)、骶管囊腫、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癥、椎管內腫瘤等脊髓脊柱疾病;
大小便功能障礙的骶神經調控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神經病理性疼痛等的神經調控治療。
小兒神經外科(小兒腦積水、先天性神經管畸形、顱縫早閉、腦(脊)膜膨出等)。
專業特長
師從著名脊髓脊柱神經外科專家修波教授。已手術救治先天性神經管畸形,脊髓拴系、脊膜膨出、骶管囊腫、椎管內腫瘤等兩千余例。
對大小便功能障礙的神經調控治療以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脊髓損傷、脊髓疾病術后引起的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神經調控治療均有豐富的治療經驗。
小兒腦積水、先天性神經管畸形、腦(脊)膜膨出、顱縫早閉等。
學術任職
1.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小兒神經微創學組青年委員
2.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肢體殘疾康復專業委員會脊柱裂學組委員
3.北京神經內科學會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委員
學術研究
發表SCI論文及國內核心期刊論文十余篇。參編參著著作2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