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年雅江松茸開山儀式在雅江縣松茸交易市場舉行,這意味著今年優質松茸正式開采,并標志著當地松茸產業從傳統采擷向生態化、智能化發展的全新跨越。
2025年雅江松茸開山儀式現場
開山儀式上,身著“康巴漢子”服裝的機器人登場,科技的靈動與傳統藏族文化的巧妙交融,瞬間點燃現場熱情;318組合演唱《我們的圣潔甘孜》,歌詞融入貢嘎雪山等甘孜元素,傳遞濃郁甘孜文化;雅江縣康巴漢子藝術團的對腳鍋莊,以男女腳掌相對的獨特動作展現“情侶鍋莊”魅力;布爾甲演唱《雅江情緣》,描繪國道318線雅江風情,引人向往;雅江縣職業學校的踢踏舞,以康巴風格彰顯活力。此外,來自杭州上城區、宜賓及本土“代言人”通過視頻送上祝福,表達了對雅江松茸產業的關注。
現場科技感滿滿
“云端漫步·雅江奇境”3D視覺之旅成為此次活動一大亮點。嘉賓們佩戴3D眼鏡,跟隨無人機鏡頭沉浸式俯瞰雅江的壯美奇景,了解這片土地孕育松茸的獨特生態環境。
雅江縣委、縣政府為雅江縣產業融合發展集中區管理委員會授牌
活動中,雅江縣松茸產業協會現場發布《松茸采摘標準》及“松茸王”征集公告,為產業規范化發展定下基調;宜賓三江匯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松鮮鮮自然調味品有限公司與雅江縣簽約,標志著雅江松茸產業鏈條實現“閉環”升級。值得關注的是,雅江縣委、縣政府為雅江縣產業融合發展集中區管理委員會、雅江創智先鋒科技有限公司授牌,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平臺。其中,雅江縣產業融合發展集中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全省首個以“松茸全產業鏈融合”為主題的縣級產業功能區,將承擔空間統籌、政策集成、要素保障三大核心職能;而雅江縣無人機研發測試培訓綜合示范基地由雅江創智先鋒科技有限公司建設,該公司計劃未來培訓超1000名無人機飛手、申請超5項專利、研發并量產2款高原無人機,實現“雅江產”無人機的突破。
現場連線實時展示農戶進山采摘松茸的畫面,讓在場嘉賓直觀見證了新鮮松茸從山林到市場的全流程。順豐第一架松茸運輸無人機的啟動,更是凸顯現代物流技術在松茸保鮮運輸中的應用,為松茸以最快速度、最新鮮狀態抵達消費者手中提供了有力保障。
對新鮮雅江松茸感興趣的嘉賓們
雅江縣群眾曲珍說,“七月的松茸季,‘中國松茸之鄉’雅江正迎來收獲的喜悅,鮮美的松茸與多樣衍生產品靜待大家品鑒。希望全國游客朋友走進雅江,嘗一口山林的饋贈,沉浸式感受這里的獨特文旅魅力。”
嘉賓與機器狗互動
啟動儀式后,互動體驗區開門迎客。科技區內,機器人交互體驗吸引眾多目光,掃碼領禮環節讓參與者滿載而歸;文化區里,牦牛毛筆創作的松茸主題書畫意境悠遠,藏靴制作、藏族紡織等非遺技藝展示,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美食區提供的青稞酥、牦牛肉干等特色產品搭配松茸衍生美食,在講解員的細致介紹中,讓參與者在味蕾享受中讀懂雅江飲食文化。
中共雅江縣委書記王軍致辭
“此次‘開山’將開啟綠色未來與合作新篇,讓‘雅江松茸’成為富民增收的生態名片。”中共雅江縣委書記王軍在致辭中介紹,“中國松茸之鄉”雅江孕育196種野生菌,松茸年均產量超1000噸、占全國15%左右,是串聯生態、發展與民生的紐帶。多年來,雅江以松茸踐行“兩山”理念,劃定2453公頃核心保護區,實行“輪采、休采”制度,設專項資金培育加工企業,開發40余款衍生產品,推動“數字松茸”升級,同時,嚴護生長環境,打擊非法采挖。
簽約儀式現場
下一步,雅江縣將以松茸為媒,串聯起大自然的珍貴饋贈與濃郁的人文風情,誠摯邀約四方賓客走進這片土地,共赴一場美味與自然的約會,繪就農文旅融合的致富新畫卷。
為借助電商力量推動松茸產業增效、農戶增收,雅江縣電商中心聯合四川順豐速運公司推出了多項寄遞支持舉措:
一方面,在2021年無人機運輸松茸航線基礎上,新增麻郎措鎮、波斯河鎮、牙衣河鄉、木絨鄉、普巴絨鄉、瓦多鄉至松茸交易市場的運輸線路,目前正陸續開通;另外一方面,順豐公司投放1萬張面值88元的優惠券,總金額88萬元,每單可享受2-3元優惠。
此外,雅江縣電商中心統籌了本縣電商直播公共服務資源,免費提供5個標準化直播間及配套設備。對入駐的主播實行“銷量補貼”——每成功銷售1公斤雅江松茸,即可獲得4元補貼,以此激勵更多主播拓展線上渠道,讓雅江松茸通過直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