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造企業還在“小范圍試水國產CAD”的時候,邑文科技做了件大膽的選擇:一次性將40多位工程師的全部三維CAD設計工作,從國外軟件切換到國產的新迪天工CAD。
這不是一場“嘗試”,而是一次真正的技術替換和體系重建。為什么他們敢這么做?結果又如何?
為什么必須換?
——從合法合規到戰略共識,一場基于現實與遠見的系統性替換
2024年,邑文科技進入上市籌備階段,企業亟需完成軟件正版化以滿足合規要求。這成為CAD系統全面替換的直接動因。
作為一家長期深耕半導體設備的國產企業,邑文深知:無論是研發平臺,還是工藝裝備,核心工具的長期依賴國外都會削弱企業的可控能力。事實上,三維CAD與半導體設備一樣,都是當前技術體系中長期受限的關鍵環節。邑文不僅要在本行業實現突破,也有意通過實際場景支持國產軟件走向成熟。這是一次產品選擇,也是一種價值共識。
圖片來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體渠道
與此同時,軟件采購成本亦構成持續負擔。國外CAD軟件年費高昂,40多位工程師的全員授權,持續拉高預算壓力。對工具使用深度要求越高,性價比問題就越突出。
但真正的難點,并非只是合規與成本,而是整個設計體系的重構。邑文面向的是高復雜度、快節奏的設備研發任務,積累了大量歷史圖紙,但缺乏統一的標準化體系。如果替代平臺無法兼容原有數據、支撐高頻迭代,將直接干擾項目節奏,甚至引發系統性返工。
正因如此,邑文意識到:三維CAD的替換,不應僅被視作一次“軟件切換”,而是一次從研發流程到組織能力的系統性重構,也是一種在關鍵環節推動國產化深度落地的戰略選擇。
為什么選新迪?
——技術能力、價值共識、系統構建三位一體
經過多重考量之后,邑文科技將目光投向了新迪數字。新迪數字本身就是一家堅持自主研發、長期扎根國產三維CAD的領先企業,與邑文科技致力于推動國家半導體設備產業的國產化的理念高度一致。對邑文科技來說,這不僅是一項業務選擇,更是一種價值共鳴和責任擔當。
“新迪能滿足我們半導體設備復雜設計的需求,在技術先進性上也具備優勢,同時考慮采購、使用和維護的整體成本,性價比很高。”
更重要的是,雙方在長期發展方向上形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識。邑文作為國產設備廠商,在構建自主可控的研發體系方面始終堅持“真用”“真替代”的原則;而新迪不僅提供軟件產品,更以“真合作”的姿態參與到客戶研發體系的建設中。這種“理念上同頻、實踐中協同”的合作方式,為雙方構建起更穩固、更具前瞻性的合作關系。
在現實層面,新迪天工CAD不僅能徹底解決正版化問題,還能大幅降低邑文科技軟件采購的長期成本。此外,邑文積累的零部件圖紙若無法遷移,替換的價值將大打折扣。新迪天工CAD解決了邑文在歷史數據兼容、標準體系缺失和設計流程碎片化等關鍵問題,不僅支持異構CAD模型的參數驅動修改,還實現了歷史模型的批量遷移與重構。通過與新迪共建三維研發平臺和數字資源庫,邑文實現了設計數據的標準化與復用,顯著提升了效率與質量,也增強了技術團隊對國產替代的信心。
圖片來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體渠道
如何完成全員替換?
——新迪數字與邑文科技超越“替代”的深度合作
一開始,阻力其實來自內部。“工程師不愿意換軟件,已經用慣了國外某CAD產品,對新系統有天然的抵觸。”新迪數字項目團隊回憶道,“但邑文科技是鐵了心要換,我們必須拿出‘能用、好用’的方案。”于是,新迪數字和邑文科技聯合啟動了一個堪稱“系統工程”的行動方案。從完整的替換角度出發,不僅滿足設計需求,還考慮了研發知識庫的建立和歷史數據的遷移方案。
01第一階段:兼容無縫遷移,解決“能不能替”的問題
新迪天工CAD強大的數據兼容與遷移能力,為整個系統平穩過渡打下堅實基礎。在滿足邑文科技基礎功能設計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對歷史模型數據的無損導入與直接建模,包括無參數模型也能實現尺寸驅動修改,有效消除了“老數據難復用”的行業痛點;新迪數字將2000多個圖紙數據按“標準件-主系列產品-固化圖紙”分類處理,優先遷移高復用、關鍵任務數據,確保新舊系統“平滑過渡”。“這不僅僅是軟件替代,更是一次系統認知和研發方式的升級。”一位邑文科技的工程師表示。
02第二階段:標準化體系搭建,沉淀可繼承的設計資產
設計師不再“從頭繪圖”,而是通過新迪數字協助搭建的企業級三維知識庫,調用標準化建模模板、通用件、采購件,實現圖紙、工藝、設計經驗的系統化沉淀;同時建立符合邑文科技制圖習慣的材質庫、孔庫、折彎系數表、工程圖模板,實現設計流程系統化、標準化落地,形成標準化作業閉環。
03第三階段:服務不斷線,陪企業一起走完替代全程
替代真正落地,不止于軟件安裝,更取決于是否有人“陪著用好”。新迪數字實施團隊不僅完成產品部署,還長期駐場、提供導航式培訓與實操輔導,以典型結構為教學案例,幫助工程師在實際任務中快速上手。整個培訓持續13天,駐場服務累積達99人天,為邑文打下“用得起來”的基礎。
2025年4月后期新迪數字服務團隊不定期回到客戶現場駐場服務,而在線上服務中新迪數字技術團隊及時響應客戶任何問題。“新迪不僅交付產品,更參與能力共建,和我們一起共建一整套可以傳承下去的研發系統。”——來自邑文科技對新迪服務的整體評價。
圖片來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體渠道
不只是替代,而是走向“共創”
項目推進的過程中,也并非一路順風。起初,不少工程師對國產軟件持觀望態度,擔心功能不夠用、操作不熟練。但隨著知識庫逐步建立、協同流程跑通、歷史圖紙順利復用,越來越多研發人員感受到:新迪天工CAD是一個“能用、好用”的國產工具,甚至比他們熟悉的國外工具更貼近企業需求,更加靈活高效。
新迪數字并非僅僅提供工具,而是與邑文科技深度合作,持續優化產品。通過收集一線工程師的反饋,新迪不斷迭代天工CAD的功能,使其更貼合實際業務場景。這種“客戶需求驅動產品進化”的模式,讓軟件在實戰中持續優化,最終形成更符合行業需求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體渠道
更重要的是,雙方共同打造了一套可沉淀、可繼承、可擴展的三維設計知識體系。企業研發不再依賴個人經驗或零散記憶,而是通過標準化的工具、統一的流程和數字化平臺,構建了一套可持續的研發方法論,系統提升了企業的研發連續性與知識復用效率。
正如邑文科技技術負責人所說:“現在成本更低了,使用更順了,流程更清晰了。”這一場“全員替換”的背后,不只是降本,更是研發效率的提升、設計失誤的減少、圖紙復用率的大幅提升。 據統計,僅CAD采購成本一項,年投入就節省超過65%,真正實現了技術、效率與成本的多重突破。
“敢換”的背后,是主動選擇未來
邑文科技之所以敢在全員范圍內替換國產CAD,不只是因為信任新迪的產品,更因為他們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有明確的目標、有共識的團隊,也有值得信賴的長期合作伙伴。新迪天工CAD帶來的,不是一次簡單的軟件更換,而是一次圍繞設計體系的全新重構。
這場“全員切換”的背后,是從技術選型到流程規范、再到知識資產沉淀的系統性變革,已在邑文這樣業務復雜、節奏緊湊、數據要求極高的半導體設備制造企業中得到充分驗證。它不僅幫助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形成了一套具備可復制價值的國產化升級路徑:在不犧牲工程效率的前提下,實現從工具替換走向研發體系重構。
圖片來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體渠道
邑文的實踐表明,國產三維CAD不只是“可用”,更能在高要求場景中落地可行、持續運行。這類替代路徑,正成為越來越多制造企業的現實選擇。
國產三維CAD,不只是合規底線的守護者,也正在成為推動企業效率躍升與數字化進化的戰略支撐點。對于像邑文科技這樣“敢換”的企業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工具革新,更是一種對長期競爭力的主動建設。而這樣的共創故事,正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中上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