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用戶@Annie連續排隊兩晚,只為搶到一只限量款Labubu。她說:“不是因為它值錢,而是我看到它,就覺得被理解了。”一只毛絨玩具,正讓無數年輕人徹夜排隊、線上秒搶、甚至甘愿溢價數十倍購入——6月10日,一只薄荷皮膚的Labubu在香港拍出108萬元高價;99元隱藏款“本我”,二級市場炒到4800元,是原價的整整48倍。瘋狂之下,不少人質疑這只是“資本炒作”,但我們看到的是另一個事實:Labubu之所以火爆,是因為它準確擊中了情緒,是一種被品牌“讀懂”的感受。它喚起了共鳴,也得到了回應。那么問題來了:在新消費時代,你的品牌讀懂用戶了嗎?你的服務,有回應他們的情緒嗎?
01 情緒消費走向主流,但“被忽略”的感覺更強了
越來越多數據在提醒我們:用戶不再只為價格買單,而是為情緒下單。先看一組數據:2025年5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超出市場預期。但進一步拆解結構可以發現,增長最猛的,是珠寶首飾(+21.8%)、體育娛樂商品(+28.3%)、餐飲服務(+5.9%)等具備情緒屬性的消費品;反而是服裝、日用品等剛需品類增長乏力。
這意味著:打動用戶的,不再是“物有所值”,而是“情緒共鳴”。可與此同時,消費者的不滿也在積聚——全國消協2024年共受理投訴176萬件,同比增長32.6%。其中,服務類問題占比近三成,直播帶貨投訴尤為突出。一邊是情緒價值成為主導,一邊是服務質量頻頻踩雷,情緒消費的矛盾正在撕裂品牌口碑。用戶愿意為情緒價值付費,但一旦“感受不到被理解”,反噬也來得更快。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服務早已不只是售后保障,而是品牌與用戶情緒鏈接的第一現場。
02 服務渠道再多,也未必建立起“情緒連接”
今天的品牌做了很多:上線小程序、接入智能客服、搭建會員社群……但在用戶眼中,依舊是“你根本不認識我”。比如:
直播間剛咨詢完尺碼,轉到APP又要重問一遍;
投訴過的問題,下一位客服卻毫無記錄;
明明填寫過資料,每次對話還要從頭說起……
看似數字化,其實只是流程自動化;表面“智能”,卻從來沒有真正感知消費者情緒。服務的最大失敗,是讓用戶覺得:“你從來沒認真聽我說話。”本質上,很多零售企業的服務系統還停留在“渠道建設”階段,缺乏對用戶身份、上下文、歷史互動和情緒的統一認知。客服人員像“盲盒機器”,每次應答都像第一次見面——冷漠而低效。在“情緒消費”時代,品牌要意識到:服務系統不只是信息工具,而是情緒感知系統。
03 客戶服務,不該只是應答,更要成為“用戶感知中樞”
在天潤融通的實踐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零售企業正在做一件事:把客服系統從“響應工具”升級為“用戶感知中樞”。他們關注的不再是“有沒有回復”,而是“有沒有理解”。以下是真實落地的關鍵能力場景:
1、客戶在多個渠道咨詢,客服能迅速識別身份與歷史記錄
用戶前一天在小程序上咨詢了退貨政策,第二天又通過熱線跟進細節。客服無需重復詢問,即可看到前次對話內容與操作記錄。
背后能力:全渠道身份識別+上下文歷史追溯
2、高頻問題無需人工,AI自動應答精準快速
直播大促期間,關于發貨、尺碼、退換規則的咨詢激增,AI服務Agent可完成80%以上的常見問題自動回復,平均響應時間縮短70%。
背后能力:AI Agent標準化知識調用+智能推薦
3、客戶帶情緒投訴,系統可識別并預警人工介入
一位客戶在工單中使用“差評”“被騙”等關鍵詞,Agent系統自動識別高風險情緒并實時提醒主管人工接手,避免事態升級。
背后能力:情緒分析建模+智能分流機制
4、客戶對話內容沉淀為數據資產,反哺運營
客服對話中的關鍵詞、偏好、痛點被系統抽取分析,用于優化FAQ內容、調整客服話術、甚至反饋產品設計問題。
背后能力:關鍵詞趨勢識別+客戶畫像構建
從“響應型客服”到“洞察型服務”,這些能力,共同支撐起一個目標:讓服務成為品牌最敏感、最真實的用戶情緒接口。
04 最有溫度的品牌,一定是最懂人的品牌
在情緒消費和智能技術共同演化的時代,今天的消費者,不再被動接受,而主動選擇那些能“看見他們”“回應他們”的品牌。服務,早已不只是處理投訴的工具,而是品牌與用戶之間最敏感、最真實的情緒接口。在每一通對話、每一條反饋中,藏著的是用戶的需求、態度,甚至情緒走向。那些能更早識別信號、讀懂變化、回應情緒的企業,才能在存量市場中,贏得持續的主動權。天潤融通,正在和越來越多零售企業一起,構建這種“有感知力”的服務系統。我們相信,未來最有溫度的品牌,一定是最能理解人的品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