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團旗下金融壹賬通堅持“省心、省時、又省錢”的客戶服務理念,其以“技術+業務”雙驅動的服務路徑,通過一系列科技解決方案,對普惠金融全流程進行系統性優化。
案例紀實:小微商戶的指尖貸款樣本
在江西景德鎮,陶瓷小微企業主李某正為擴大生產線的資金缺口發愁。陶瓷產業以輕資產作坊為主,傳統信貸模式下,由于缺乏可抵押資產,李某多次被擋在融資門檻之外。
按照以往經驗,他需要反復往返銀行,提交十余項材料,如貿易合同、納稅憑證等,并經歷長達兩周的人工盡調流程,而陶瓷訂單的交付周期卻迫在眉睫。
此時,李某了解到當地某城商行為陶瓷小微企業推出了專屬貸款產品。該產品通過分析交易流水、納稅記錄、窯口生產周期等數據,自動生成“數字信用”,替代了傳統的人工盡調流程。李某通過線上平臺提交申請,24小時內就獲得了審批并到賬的貸款資金,及時緩解了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
小微普惠:激活縣域經濟“神經末梢”
這一貸款產品,是金融壹賬通協助某江西城商行共同打造的“普惠融資服務平臺”與“普惠金融作業平臺”雙平臺聯動成果。平臺基于智能盡調與大數據風控能力,能夠快速識別并核驗小微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使放款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了12%。截至2025年上半年,該行單月對陶瓷小微企業的放款金額已達3億元,客戶經理的人均產能也提升了近5倍。
江西的實踐正是金融壹賬通推動普惠金融實現“數字轉化”“精準滴灌”的縮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普惠小微企業授信戶數已突破6000萬。然而,傳統信貸受限于信息不對稱,仍面臨審核周期長、盡調成本高等難題。
為破解這些痛點,金融壹賬通打造了覆蓋工商、稅務、海關等多源數據的“數字畫像”體系,助力銀行機構構建更加敏捷、高效的風控與信貸流程。某民營銀行引入金融壹賬通的全流程數字化信貸解決方案后,貸款業務效率提升超過40%。信貸邏輯也從過去“看抵押”,逐漸轉向“看數據”,讓科技的溫度滲透到鄉村田間與民營車間。
不僅是小微信用貸,房抵貸業務也在加速線上化。2024年,金融壹賬通推出“金捷盈AI房抵方案”,進一步推動房抵貸流程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通過引入AIGC智能問答系統,實現92%的房抵業務全流程線上處理,不僅顯著提升客戶經理產能(達6倍提升),還實現了“增效”與“降本”的雙重突破,為農戶和小微企業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融資通道。
從陶瓷作坊到鄉村農戶,從信用畫像到智能風控,金融壹賬通正在用科技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讓數據真正變成資產,用人工智能真正賦能產業——為中國數以千萬計的小微經營者點亮一盞盞希望之光。
機構賦能:AI技術重塑金融全場景
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在綜合金融領域,金融壹賬通的技術正在廣泛落地并產生顯著成效。
例如,某全國性財險公司引入其“端到端數字化解決方案”,依托VoLTE技術和AI圖像識別系統,理賠人員作業效率提升25%,運營成本下降30%。壽險領域推出的“全能代理人”數字化解決方案,,則將出單時間縮短50%,線上化率提升至80%,降本增效效果顯著。
某大型股份行通過“加馬平臺”定制的AI坐席與智能核身系統,其遠程銀行智能電銷系統的單日成交金額突破3億元,文本機器人分流52%的話務進線,顯著降低人力成本。與此同時,金融壹賬通基于大模型與Spring Cloud框架構建的財富管理系統,成功打造AI智能投顧方案,支持多模態數據處理與全生命周期客戶服務,推動產品轉化率提升78%,理財經理人均產能提升超30%,服務AUM總量突破7萬億元。
這一系列跨場景、全鏈條的技術落地,正構建起覆蓋“投、融、保”的普惠金融服務生態,讓“省心、省時、又省錢”不再是口號,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成果。
生態構建:撬動普惠金融“乘數效應”
金融壹賬通的價值已不止于單點賦能,而是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產業融合,激活普惠金融的“乘數效應”。
數據顯示,其累計服務超過200萬家中小企業,帶動普惠貸款余額達32.93萬億元;在“三農”領域,引領“數據信用”模式替代傳統抵押,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撐;在跨境業務方面,通過風控模型輸出,為民營企業出海提供安全護航,助推“全球普惠”戰略落地。
在政產學研多方協同方面,金融壹賬通已與政府與監管機構達成廣泛合作,推動“金融科技新基建”深入落地,實現金融機構貸款效率提升40%、AI自動風控能力提升50%,持續夯實行業數字底座。
作為中國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開拓者和構建者,金融壹賬通正以實踐推動技術能力向公共服務能力躍升,為行業構筑起共享共贏的數字生態底座。
結語:讓科技真正服務民生“毛細血管”
金融壹賬通的技術實踐正持續印證一個趨勢:當AI風控、智能投顧等技術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轉化為“24小時審批”“6倍產能”“30%成本節約”等可量化指標時,普惠金融已不再遙遠,而是真正轉化為普羅大眾可感知的民生體驗。
這背后所體現的“技術溫度”,正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涵:讓科技嵌入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在數據流動中實現金融與產業的共生共振,為全球經濟變局中的普惠金融發展,貢獻具有引領意義的“中國范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