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既有生產力對價值創造的邊際效益已經趨近閾值,給各行各業帶來了非常多的震動和內卷。那下一次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在哪里呢?
鼎捷數智執行副總裁劉波談到,破除內卷的唯一辦法就是發展新的生產力。正如當前,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升,數據成為最核心的生產要素,而AI生產工具則指數級釋放數據價值,AI的角色已然從“效率工具”轉變為“新質生產力引擎”,并重塑千行百業。——回顧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不難發現,生產力一次次發展正是驅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關鍵動力,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催生了生產力的發展,不斷重構人類社會的價值結構。
AI技術的發展將會重塑千行百業,數據這個生產要素有機會在人工智能工具發展的基礎上,指數級釋放要素價值。工業革命時代,技術的發展讓人類的體力被不斷地解放,價值創造過程中人類的體力行為不斷地由設備、智能裝備替代。接下來,AI將會進一步地解放人類的腦力,例如具身智能的運用以及一些先進生物制藥過程中新藥品的發明等等諸如此類的行為。
AI技術的發展會重新定義各行各業,首先感知到的就是軟件行業,過去軟件行業更多的是以提供豐富的應用軟件功能模塊,定制開發以及咨詢實施服務的人力服務來做價值傳導,它跟用戶所需要實現的價值之間不那么直接,不容易被評估。而隨著數據取得和治理技術的成熟,以及AI技術的發展,軟件行業有機會和用戶一起去直接面對應用所帶來的價值成果,以成果來衡量相關的價格和價值,也就是供需更容易就服務所產生的內容、范圍以及價值做共識,即所謂的供需同欲,這個現象會在軟件行業加速到來。
鼎捷數智執行副總裁 劉波
第三方機構調研發現,當前人工智能熱度非常高,而實際能夠應用或者已經使用的相關場景卻不足,用戶使用的意愿和決策的難度成反比。鼎捷數智執行副總裁劉波表示,目前基于大語言模型催生的人工智能熱潮,在實際TO B端應用領域更多的是簡單地改變交互的方式。直觀來講,目前還只是提供一些情緒價值,而并沒有面對企業的效率、效益的顯性提升,或者創造新的競爭能力。企業的決策往往是務實的,技術應用需要回歸到具體問題的解決以及相關的價值創造領域里。
此外,劉波還談到:鼎捷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智能+”戰略,在10年前就開始思考、探索人工智能在企業級應用領域的實踐路徑。新技術的應用必須服務于企業發展戰略,技術為戰略服務,技術應用的落點可以由點及線再到面逐步去擴展。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有機會重構各種產業生態,也讓企業有機會系統性地思考,去重構競爭力內核,形成戰略的改變、業態的重構以及對市場的降維打擊能力。而這個過程需要有服務商基于它對平臺及技術的掌握,提供所對應的解決方案,去響應客戶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
鼎捷深刻地認識到,數據與AI的融合會重新驅動各行各業的業務生長,未來企業的競爭力將取決于企業里面的AI應用密度,企業在AI應用數量跟密度方面的發展,一定程度上符合摩爾定律的規則,未來可能以18個月為一個周期,在單位組織里的Data+AI類應用就會翻一倍。
基于這樣的思考,鼎捷在2015年成立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專屬發展部門,經過前沿技術研究、沉淀,2019年啟動鼎捷雅典娜數智原生底座的研發,并于2022年正式發布。鼎捷雅典娜以人工智能為內核引擎,構建了“數據自決驅動+智能生成驅動”的新型驅動力。
人工智能是持續數十年發展的一個話題,近期因為大語言模型的發展,突然讓各行各業都感知到人工智能已經離我們的工作跟生活很近了,引發了廣泛關注。大語言模型只是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技術錨點,業界普遍判斷,未來3~5年,通用人工智能有機會來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還在快速地演進,這種突破性的創新是無法用計劃去完備推動的,也無法用曾經的標準來衡量。
鼎捷在AI領域持續深耕探索,致力于用數據和智能技術創新生產力。為破除企業的AI焦慮,協助更多企業與業界伙伴們能夠快速體驗并使用人工智能,鼎捷基于在AI領域的算法和模型建立,以客戶真實的應用場景為領域進行落地,創新研發AI軟基建(AI S-infra)套件,涵蓋智能數據套件及企業智能體生成套件、四大工業軟件AI智能套件、AIoT指揮中心&工業機理AI套件等多項成果,助力企業找到可用、夠用、好用的AI應用。
鼎捷深耕制造行業40余年,服務超過5萬家的工業企業客戶,我們愿意將這些知識積累,基于對技術的實踐跟探索,進一步回饋給更多的伙伴,讓更多的伙伴可以智慧工作、樂享生活,攜手邁向數智原生新價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