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央視《大國工匠》節目首次將鏡頭對準中國制造背后的“隱形冠軍”,將“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推向時代聚光燈下。正是這一年,北京大工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淀區中關村悄然成立,以“大工”二字為名,既暗合“大國工匠”的宏大敘事,更以“大巧不工”的哲學意蘊,在無人機技術領域走出一條將工匠精神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突圍之路。十年間,從初涉無人機領域的小團隊成長為擁有70余項專利、在細分領域獨樹一幟的“專精特新”企業,其發展軌跡恰是新時代工匠精神從傳統技藝向系統性創新躍遷的生動注腳。
在傳統認知中,工匠精神常與手工藝人的精雕細琢畫等號,但北京大工科技用實踐證明:當工匠精神遇上硬核科技,其內涵已從“器物層面”的技藝打磨升維至“系統層面”的創新突破。2016年,大工科技和中國移動歷時數月聯合研發的全球首套系留無人機應急通信高空基站,正是這一理念的典型例證。從結構融合、供電管理、端口對接、通信協議、電磁兼容等多方面進行系統考量,不斷權衡,精益求精。如今,從2017年九寨溝地震的首次應用到2025年西藏日喀則的地震救援,該系統在近十年的不斷優化中,已經成為應急救援實戰中通信保障的中堅力量,成為構建空天地一體化通信組網的骨干節點。正如公司創始人沈士洲所言:“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重復制造,而是庖丁解牛般,在復雜系統中找到最優解。”
如果說應急通信基站展現了工匠精神的“硬核”一面,那么與央視聯合研發的系留無人機高空直播機位,則彰顯了其“柔性”創新的能力。要實現央視對畫面品質的極致追求,大工科技不僅要實現在復雜氣流中保持鏡頭的穩定性,用毫米級精度守護珍貴的直播瞬間;還要確保12G帶寬的基帶直播信號可以平穩流暢地切回轉播車。這套系統不僅改寫了大型活動直播的視覺語言,更衍生出環境監測、智慧安防等跨界應用。這種從單一場景到生態系統的跨越,也印證了工匠精神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價值——唯有將極致追求嵌入產業鏈條,才能催生真正的顛覆性創新。大工科技是國內率先實現系留無人機商用的企業,在細分領域擁有很高知名度。從無到有,不僅持續引領系留無人機產品從100米升限不斷攀升至500米,也持續引領著從應急通信、安防監控、技術偵察等應用場景的開拓。不僅在動力系統、系留控制、電源管理等核心技術上不斷精益求精地迭代升級,也在載荷應用、場景挖掘上追求持續創新。一位學者曾說:“工匠精神需要長期的累積性,只有長期沉浸在一個領域里,才能不斷創新突破,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大工科技正是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在系留無人機領域默默深耕。如今,針對無人機容易受干擾而影響姿態穩定性的痛點,大工科技又創新開發出基于激光測距的定位系統,不依賴全球導航衛星信號,實現系留無人機高精度定位,該系統不僅能擴大載荷應用的適用性,也將在低空安全領域創造更大價值。
大工科技的實踐為“工匠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注腳:它是系統創新的厚積薄發,是開放協同的生態共建。當“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基因融入中國制造的每一道工序、每一行代碼、每一次迭代,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征程,必將寫下更多屬于這個時代的“大工傳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