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25)》發布會在遼寧沈陽舉辦。《指南》首次將通心絡膠囊納入推薦方案,推薦通心絡用于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尤其是做介入治療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無復流和再灌注損傷的作用(IIa, B-R),進一步挽救缺血心肌、保護心功能和減少并發癥,以改善預后(I,C-EO) 。標志著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取得重大突破。
通心絡獲《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25)》推薦
通心絡作為中醫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創新中藥,由12味中藥組成,具有益氣活血、搜風通絡的功效,近年來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其特獨特的三重保護作用、扎實的循證醫學證據以及廣泛的指南共識推薦,使得通心絡成為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藥物之一,引起國內外中西醫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研究發現通心絡具有三重保護作用
通心絡自上市以來,依托兩項國家973項目,開展了系列研究,證實了通心絡具有三重保護作用,對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不同病理環節具有廣泛的作用。
1. 血液保護作用
通心絡具有降脂、抗炎、抗凝、抑栓作用。作為防治心腦血管病的“金三角”方案,通心絡可與他汀類藥物、阿司匹林聯合用藥。通心絡可減少阿司匹林抵抗、減少阿司匹林用量、減少出血副作用;另外,通心絡與他汀聯用協同增效,他汀副作用過大者亦可單用通心絡。
2. 血管保護作用
通心絡可有效解除血管痙攣,抑制、穩定斑塊。通心絡在解除血管痙攣方面有獨特優勢。曾定尹教授牽頭在體研究證實通心絡有效解除血管痙攣有效率達83%,《冠狀動脈痙攣綜合征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通心絡是唯一被推薦的可以解除血管痙攣的創新中藥;通心絡組方里全蝎、蜈蚣、蟬蛻都有解除血管痙攣的作用。“通心絡膠囊干預頸動脈斑塊臨床研究(CAPITAL研究)”研究證實通心絡能夠延緩頸動脈IMT(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面積進展。
3. 基于微血管保護的缺血組織保護作用
研究證實PCI術后,有5%~50%的患者會出現因冠脈微循環功能障礙導致的無復流/慢血流現象,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僅有35%的心梗患者在PCI術后獲得良好的心肌再灌注。缺血性腦卒中合并微循環障礙比例高達80%。因此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關注大血管再通同時,還需關注微循環暢通。
通心絡通過激活eNOS(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保護血管內皮細胞, 改善微循環。在心肌保護方面,通心絡可擴張冠狀動脈,保護心肌微血管,改善心肌缺血,降低無復流發生36.6%;緩解心絞痛,對反復發作療效不佳的心絞痛仍有較好療效;改善心梗后心肌恢復,降低惡心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發生率。在腦保護方面,增加腦供血,保護微血管,改善腦動脈硬化導致的腦缺血;治療腦梗死,縮小腦梗死面積,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預防在卒中,保護腦組織,有效治療血管性和老年性癡呆。
循證研究證實通心絡可解決多個心腦血管病防治世界醫學難題
循證醫學,是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醫學實踐方法,也是國際公認評價藥物療效的“金標準”。通心絡在循證之路上已探索了20余年,圍繞缺血性心腦血管病開展了多項循證研究,獲得有效干預斑塊的形成及進展、防治心梗介入術后心肌無復流、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遠期預后、提升腦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神經功能等的確切循證研究證據,為臨床治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方案。
1.通心絡可有效穩定斑塊
中國工程院張運院士牽頭開展的“通心絡膠囊干預頸動脈斑塊臨床研究(CAPITAL研究)”結果顯示,應用通心絡治療可延緩平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的進展,減少首發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且安全性良好。這意味著通心絡不僅能穩定斑塊,抑制斑塊形成,而且能逆轉斑塊對血管帶來的不良影響,減少心絞痛、心梗、腦梗塞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生理學雜志》編輯部在評論中評價通心絡“為未來可能發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點燃了希望之燈”!
2.解決心肌無復流和再灌注損傷兩大醫學難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楊躍進教授牽頭完成的“通心絡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無復流保護及長期有效性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ENLEAT研究)”為解決“心肌無再流”和“再灌注損傷”兩大難題提供了治療方案。研究表明,在心梗標準西藥治療及血運重建基礎上加用通心絡可較對照組改善心肌血流灌注,降低心肌無復流的發生率36.6%,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有效。
3.在西藥標化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治療一年可進一步降低一年心源性死亡風險27%,降低再梗風險74%
同樣是楊躍進教授團隊開展的“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CTS-AMI研究)”結果顯示,在標化西藥與血運重建基礎上,通心絡可進一步降低30天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率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30%;降低1年心源性死亡率27%,降低1年再次心梗風險74%,且未增加出血風險。這一成果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被評價為“近十年心梗藥物治療的重大突破”。
CTS-AMI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
4.通心絡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帶來更多臨床獲益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董強牽頭開展的“通心絡膠囊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TISS研究)”研究顯示,通心絡能夠顯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神經功能的預后。另外,研究還發現通心絡對合并糖尿病、急性期48小時內開始用藥的以及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腦卒中的患者臨床獲益更明顯,且安全性良好。該研究為急性腦卒中治療提供了新選擇,也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董漪教授在第15屆世界卒中大會上向國外學者介紹TISS研究相關內容
權威推薦:獲30余部指南/共識推薦,臨床應用廣泛
基于多項循證醫學研究成果,通心絡先后獲得30余部國家級心腦血管疾病診療指南/專家共識推薦,在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及其他相關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出顯著的臨床價值。
1.動脈粥樣硬化
通心絡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中得到了多部指南的明確推薦:
《血脂異常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17:推薦通心絡用于血脂異常的中醫藥治療,推薦強度為“強”,證據級別為“中等”。
《動脈粥樣硬化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17:指出通心絡能調節血脂、減輕炎性反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并逆轉動脈粥樣硬化,適用于氣虛血瘀證患者。
《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中醫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9:推薦通心絡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證據分級Ⅰ,推薦級別B)。
2.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通心絡在冠心病及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中表現尤為突出,被多部指南推薦用于不同階段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管理。
《通心絡防治冠心病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24:進一步明確了通心絡在穩定型心絞痛、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等場景中的應用價值。在該《共識》中,通心絡在一、二級預防和急性冠脈綜合征(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梗)防治方面獲得8個Ⅰ類推薦,9個A級推薦,是首個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獲得Ⅰ類推薦的創新中藥。
《共識》明確了通心絡臨床涉及的9大類冠心病相關人群使用
3.其他疾病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臨床診療指南》2016:推薦通心絡用于氣虛血瘀證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弱推薦,Ⅱa級)。
《中國多學科微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0:國內小規模臨床研究表明通心絡可顯著減少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中無復流的發生率和術后6個月心肌梗死面積。
4.教材收錄,權威指導
此外,通心絡被《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新世紀第三版)大學教材列為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常用中藥制劑。這為臨床專家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權威的用藥依據和指導性建議。
四獲國家大獎,成為中醫藥國際化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通心絡憑借扎實的循證醫學證據和廣泛的指南共識推薦,成為心腦血管病防治領域中的佼佼者,因此四獲國家大獎。其中,通心絡膠囊組方原創研究——“通心絡膠囊治療冠心病的研究”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通心絡膠囊理論研究——“絡病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通心絡生產工藝提升研究——“蟲類藥超微粉碎技術及其應用研究”獲200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以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心梗無再流及缺血性腦卒中微血管損傷相關研究為主要內容之一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獲得2019年度生命科學領域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通心絡相關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的證書
通心絡獨特的三重保護作用和顯著的療效,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正因如此,通心絡膠囊目前已在越南、加拿大、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朝鮮、尼日利亞、肯尼亞等國家和地區獲批注冊并銷售,而且被越南列入越南醫保目錄,成為中醫藥“走出去”的典范,惠及海內外更多患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